现在我越来越发现,自己每天的日更文章有点像写日记了,这显然不是我的初衷。我当初的想法是,每篇文章都写成小小说的样式,那样一个个故事写出来似乎更有练笔的价值。
只是写小说并不容易,首先你得有故事,有了故事,你才可以将它以小说的形式呈现在读者面前。虽然我们的生活中并不缺乏故事,但常写常新也并不容易,你必须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一颗敏感的心灵。至于说将日更文写成了日记,其实这倒也并非是一件坏事。如果有可能,记录一下每天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这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一个人的感情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想法也千奇百怪,瞬息万变。它其实是一个思想的宝库,等着我们去努力地发掘。如果不能把那些真切的想法写出来,实在有些浪费与可惜呢!
写文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套路与方法。在简书里,周卫英老师写的一些短文引经据典,娓娓道来,富含禅意,极具思辩性,是我所喜欢的杂文写作方式。兴致勃发时,周先生有时一天要写两三篇文章,每篇文章都在1000余字左右,这是很好的写作锻炼的方式。
对于我来说,现在每天写一篇1000多字的文章勉强能够适应。至于文章写什么内容,刚开始是不确定的,往往在晚上睡觉前才匆匆下笔,仓促成文。如果这一天确实发生了一些自己感觉有意义的事情,作文以记之,写起来似乎并不费力。然而大多数时候,生活总是相对平淡,并没有令人印象深刻的事件发生,也就没了想具体写什么的冲动。这就是我过去讲的,为什么一个写作者要做生活的有心人了。好比一位武林高手,时刻要保持警惕,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这样才能克敌制胜,立于不败之地。对于一名写手来说,就是要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哪怕是一点点风吹草动,都能撩拨自己的文思。人家的一句话、一个眼神;眼前的一段景、一个人;心中的一个念头;大脑中的一个火花都能引起自己创作的欲望,下笔洋洋洒洒,一气呵成,纵横捭阖,恣肆汪洋。我想这才是一名写作者应该具备的素质。这种素质如何培养与形成呢?一方面除了天生的原因,另一方面就需要自己博览群书,深耕积淀,逐渐积累丰富而广泛的社会阅历与知识,从而在写文章时,做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需要我们平时付出艰苦的努力才行。
写文章时,事先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这显然是不行的。没有主题,也就没有思想,否则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我们小时候写作文,考试的时候最怕离题。因为文章离题,作文就失败了,也自然得不到理想的分数。现在我们每天更文,表面来看,选题的范围是自由而宽广的,写什么并无限制。但是一旦确定了文章的题目,写作就有了具体的目标和范围,你就必须在多如牛毛、汗牛充栋的材料中,在纷繁芜杂、盘根错节的事物表象下,去粗存精,去伪存真,抽丝剥茧,须臾抓住事物的本质,努力写出一篇精彩的文章来。
对于日更者来说,选题有时候并不容易。表面看,似乎什么都可以写,但真正动笔却又不知写什么好,总感觉心中的想法并不成熟。这时候自由地选题,自由写,反而成了我们的一个负担。那种彷徨与纠结令人倍受煎熬,有时候我常想,与其这样,倒不如每天写一篇命题作文呢!就像我们小时候作文考试,在规定的题目,规定的时间内,必须完成一篇高质量的文章一样。我觉得对于一位真正热爱写作的人来说,还是尽量避免这种命题式的日更为好,这种模式作为短时间内的写作训练尚可,作为长期的日更模式则不可取。毕竟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的思想也足够自由而活跃,受囿于命题作文的限制,会让我们的写作多了一些羁绊,少了一些情趣。真正的写作者应该是不难找到生活中有价值、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来写的。
如果担心自己的日更文章写成了日记的模式,收敛着写就好。具体来说就是,如果有材料,尽可去构思写作一篇小说或散文;否则写一篇日记,记录下自己当天的所见所闻所感也未为不可。假如这样,你心中还有所纠结,那么精力允许的话,多写一篇文章就是。当然这就是对自己的一种更高的要求了。同时这也要看你写作的目的是什么,如果只是单纯地练笔,日更文随便写成什么体裁都行。从我来说,日更不仅仅是为了练笔,有时候还要考虑向一些文学公众号投稿,这样老是写一些日记式的口水文,显然就不合适了。
古人云,“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写文章也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按照生活的样貌,遵从内心的喜欢,让我们的笔下恣意流淌出快乐的文字来!我想,这也是我们坚持日更的意义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