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小说有三大要素:人物、环境、情节。
环境描写作为小说三大核心要素之一,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优秀的作者从不会拿环境描写来凑字数,文中每一处环境描写都应该有其独特的作用。环境描写作用有很多,在我看来,可从四个角度分析。
从环境本身分析
环境本身有两层作用。
其一,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天气等状况。
其二,渲染故事的环境氛围,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这两点是最为常见的,也最容易使用。
以鲁迅先生《祝福》为例:
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
鲁迅先生首段便是以环境开篇,为什么这样开篇?我们从读者角度来分析。
作为读者,我们知道了什么?时间在年底,新年将至,地点在村镇上。
我们感受到了什么?晚云通过眼睛看到是灰白色且沉重的、爆竹通过耳朵听到是钝响的震耳的,空气中还弥漫着火药的味道。
一下就将读者带入到了当时的时空,并且能感到压抑的氛围在心中久久不散。
从人物角度分析
有三层作用
其一,烘托人物心情。
其二,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与性格。
其三,反衬人物的特点。
烘托人物心情非常好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首诗圣杜甫诗中经典词句,就是最佳写照。我国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也有言:“一切景语皆情语。”
表现人物身份、地位、性格。描写高楼大厦与乡野田地出现在头脑中的人物形象不一样的,前者一下浮现在脑中的是西装革履的形象,后者浮现在脑中的是烈日劳作的形象。而描写一间整洁干净的屋子和垃圾遍地的屋子对人物性格的表现是强烈的。前者给人以干净的感觉,后者给人邋遢的感觉,甚至由于人性中爱屋及乌,恶其余胥的本性,会使读者对前者印象更佳,对后者印象更厌恶。
反衬人物的特点。我第一时间能想到的便是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文中主人公桑地亚哥所处的环境是恶劣的。除了文中明显的环境描写“夜深了,天气变冷了”、“风在不住地吹,他看不见帆,看不见船,也看不见船上冒出来的烟。”,还有读者能明显感受到的环境,成群结队、虎视眈眈、凶残无比的鲨鱼在觊觎着老人船上的鱼肉。但正是这种极其恶劣的环境,越能让人感到和鲨鱼撕杀的主人公桑地亚哥的勇敢。
从情节角度分析
既能暗示和推动情节发展,又能制造悬念。
以《水浒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一章为例:
初到草料场时“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到草料场后,“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
出门沽酒时,“那雪正下得紧”。沽酒返回时,“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沽酒返回时,“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这里的环境描写既营造了一种严寒、紧张的氛围,而且通过描述雪越下越大,来暗示后面有大事发生,推动了后面林冲杀死陆谦和富安的情节。那有没有制造悬念呢?个人认为不是那么明显,但也存在。因为从读者角度来看,越下越急的雪,是能让部分资深读者产生后面有大事发生的念头的,但是情节具体将怎么发展,读者是不清楚的。这种朦朦胧胧的感觉,是最能吸引读者阅读下去的。
从主题的角度分析
有揭示或者深化主题的作用
以鲁迅先生经典作品《故乡》为例:
眼前的故乡是这样的: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回忆里的故乡是这样的: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通过描写眼前故乡的萧瑟、没有活力和记忆中故乡恬静、充满活力来进行对比,表达了作者的想法。
感觉到了吗?在这种强烈的对比下,强化了一种对当前故乡的无比失望和对记忆中故乡无比期望与怀念的主题。
综上所述,环境描写作用可以从四个角度分析,一是从环境本身分析、二是从人物刻画角度分析,三是从推动情节角度分析,四是从深化主题角度分析。
作为一个作者,我们借鉴了大师们的环境描写技巧有什么用呢?
其一,提升了自己写作认知,不再为写环境而写环境,而是为用而写环境。
其二,作品整体质量得到提升,时常有令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其三,读者阅读体验更佳,能酣畅淋漓地体验小说中人物的生活。
但仅仅知道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不足够支撑我们写出优秀的环境描写的,那如何才能真正掌握环境描写呢?
还需要我们不断阅读的同时,不断积累。不断积累的同时,不断模仿。不断模仿的同时,不断在文章中应用。在应用的过程中,不断总结,达到收放自如的水平。
书至此,越发感觉在写作的道路上,仅仅靠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我们发至内心的热爱。因为要成为一个优秀作者的条件是苛刻的,只有热爱的心才能抵挡写作过程中的孤寂,才能在面对困难时,迎难而上。
我喜欢屈原先生的一句话: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以上便是自己对环境描写的认知以及对写作的一些思考。才疏学浅,希望不吝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