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美好的画面, 总会不经意地浮现。
有一次妈妈住院, 我每晚都会同一个点前往探望, 而每次电梯门打开, 都会看见一位手打了石膏的中学女生与妈妈在走廊里阅读。 妈妈手捧着书, 与女儿讨论着书中的句子, 虽然听不清她们的讨论, 但是看着母女俩那沉浸其中,像是从这个看病的和探病的人来人往的医院里抽离,斟词酌字地讨论句子和文章,这个画面多美多动人啊!以至每次电梯门打开时,能看见母女俩阅读成为我的期盼。
每每看到不耐烦孩子作文作不出来两行字而责备孩子的父母, 我都会想起在医院看到的阅读的母女俩。 如果父母能与孩子一起阅读并探讨字词之美, 文章之美, 孩子又怎么会作不出两行字呢?
还有一次, 当站在一个十字路口等红绿灯时, 突然看见前面的安全岛上站着一位手捧书本上身轻轻依在灯柱上阅读的长发女生, 斜阳的金黄余晖映在她的秀发上, 她的脸上, 书上, 虽然是短短几十秒钟, 另一个方向的车嗖嗖嗖地开过, 却显得如此的静谧,美好与和谐。
这让我想起一位友人提起曾经喜欢拿着书在咖啡馆阅读,一坐就是一整天, 但是现在却怎么也不会在咖啡馆拿着书阅读了, 因为在人人都刷手机的年代, 再拿着书在那里阅读, 会被人笑话“作“的。 究竟什么是作?为什么在路中安全岛上阅读的人如此让我感动? 我想更多的是在阅读者的状态。
有一回在翻阅一本儿歌绘本时, 读到一首题目为“雨的样子“的儿歌时,
“雨的样子, 变变变!
小雨淅沥沥, 像条线!
大雨哗啦啦, 像项链!
雷阵雨轰隆隆, 像军舰!
暴风雨咻咻咻, 像射箭!”
想到小侄子曾经绞尽脑汁用“雨”造比喻句,怎么也想不出满意的句子, 直呼这儿歌把雨的样子描写得太美了, 医院里一起阅读的母女的影子又出现在我眼前, 我赶紧把这本儿歌收藏,找机会与小侄子分享。
当小侄子朗朗地读着雨的样子时, 我说“从雨势的大小可以从雨的外观形状把雨比喻成不一样的东西,可以像线条, 也可以像项链; 又可以从雨的声音来把雨比喻成不一样的东西, 像军舰,也可以像射箭“, 他开心地眼睛笑成了一条线。
外甥女学说话说得晚, 直到四岁左右才开始说出第一句话。在她说出第一句话前可是把所有人都急坏了, 只有妹妹默默的坚信女儿能说话,只是语言能力发育得晚了,坚持不懈地给她讲故事, 从不间断。这个过程需要坚强坚定的心力。
我是妹妹的忠实支持者,一有机会也给外甥女读书。有一个夜晚, 我随手拿起身边的一本《故事会》给外甥女读起来, 当读到故事中有一个小偷深夜从窗户爬进屋里偷窃时, 外甥女用手指着门窗, 嘴里发出嘟噜声, 我明白她的意思是示意我检查家里的门窗有没有关好。 我心里高兴及了, 以后再有人劝妹妹带她去做检查时,我也能坚定地支持妹妹,外甥女只是语言发育晚了,坚持给她阅读能帮助她学说话,当然这需要细心的观察外甥女的行为反应才能断定。
当妹妹听到我支持她时,她激动地问我为什么能明白她, 我告诉了她那次给外甥女阅读《故事会》时外甥女的反应, 外甥女的理解能力和听力都没问题, 她还能大声哭,当然发音能力也没问题了,剩下的只是耐心、坚持、给予爱和时间了。
当外甥女能发出第一个字时, 大家无比激动, 还时不时让人预想不到的蹦出四字成语, 用的恰到好处, 把前来探望的姨婆也乐得合不拢嘴。 愿外甥女能自己把阅读这份美好坚持下去。
想起上中学时读《红楼梦》, 什么都没读懂, 却为林黛玉的死流了不少眼泪。现在再读, 明白了林黛玉的死是代表青春的逝去, 自己也已经经历过青春逝去的痛了, 眼泪不再流了, 却是对书中要说的有了更多的了解。
另一本让我在阅读时哭得不像样的书是《根》。 这本书写白人贩卖黑人奴隶那段历史的小说, 黑人从非洲被抓并通过船运到美国, 数百个黑人挤在船仓底, 那里的热气,臭气,饥饿, 疾病,让经过数月到岸的黑人从数百个剩下几十个。 从这开端就让我边看边哭到故事的最后。
当然也有让我读着读着就不禁开怀大笑的。 《一辈子做女孩》(英文《Eat pray love 》)这本作者的自传体小说, 不管是她从描写意大利人对自家食物的自豪, 中午餐厅里点餐时那个吵杂的幽默描写还是初到印度时对修行学校及各种有趣见闻的描写,用幽默的语言讲述疗愈自我,寻找自我的故事, 是一本让我从头会心笑到尾的书。
阅读的美好, 能让你认识各色各样的人, 跟着书中的人走入各个年代,各种人生。 村上春树在《我的职业是小说家》里写道:“要成为职业小说家,就要阅读许多许多的书, 尽管有时会读到不那么好的书。”
阅读的美好,悄悄地流入你的身体, 成为你的思维, 成为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