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块状肉类
一般是为了去除肌肉中的异味与血沫子(其实是肌红蛋白渗出变性凝结),完成焯水步骤后往往还得添加卤料,或者用简单的清汤炖煮,一般是卤菜(卤腱子等)、清水菜(手抓羊等)的前序步骤。
肉类焯水技巧:这个相对简单,只需要记住一个原则——冷水下锅!冷水下锅!冷水下锅!
以羊肉为例,一般冷水下锅开始焯水。再准备几片姜片,以及花椒粒十几颗。
第一步,先把充分解冻后的羊肉放入备好的锅内,除了注意冷水下锅外,这里的水,在羊肉捞起之前,是全程是不加盐的!待水开后,用细筛网将浮沫过滤干净。冷水下锅要比热水下锅更容易逼出血水(浮沫来源),血腥味去的比较干净,后面成品味道就更好。
第二步,加入备好的姜片与花椒粒。一个半小时后,开锅!肋排已经全部脱骨!捞起羊肉,撒上配菜,配一碟花椒盐,就可以上菜了。
2.海鲜类
比如虾、花螺、鱿鱼片、墨鱼片、花甲等,都是易熟易老的食材,焯水是利用水的稳定、温和的导热(相比于烤和爆炒而言),来保持熟度不要过老,避免蛋白质变性过程中大量流失水分,一般焯水后蘸酱即食,广东称为白灼
一般海鲜焯水就是白灼类做法,过水即食用,常见的白灼食材有虾、螺、墨鱼、枪管等等
但是不是所有以上海鲜都可以用来焯水白灼?当然不是。白灼对食材的要求非常严苛,以虾为例,对于虾这种一旦死了就开始腥臭的食材,需用活虾,螺类也是同理,所以白灼虾或者白灼花螺之类的菜,用的都是活的食材。
3.素菜类
比如菜心、芥蓝等,焯水也是利用水的稳定、温和的导热,来使蔬菜由内而外变熟的同时,不至于过分加热,导致叶绿素转变成脱镁叶绿素,从而使得蔬菜变暗黄色。一般小的青菜焯水后可以淋蚝油、蒜蓉等即食,而大颗的蔬菜则会回锅翻炒,潮菜称这种炒法为“软炒”。
跟颜色有什么关系?因为炒这种烹饪方式,锅底的持续的加热,很容易导致薄叶蔬菜内部温度的不断上升,结果就是导致了叶绿素分子中镁元素的流失,变成了脱镁叶绿素,而脱镁叶绿素反射是灰黄色光束,所以炒着炒着就变成黄花菜了,毫无食欲了。
而焯水相比于炒而言,不管是文灼还是武灼,都算是更为温和的烹饪方式,水的沸点是100°C,远低于炒菜的锅底温度,所以不会那么容易使叶绿素脱镁而变得枯黄,而且水的受热更加均匀,也更加可控,这也是老广偏爱白灼青菜的原因之一。
(1)白灼生菜
生菜应该选短而青翠的小生菜,要脆到一掰就断的那种最好,不要选那种已经长得很高很老的生菜,别说掰断,撕都不一定撕得开。
选好生菜后,回家洗净。煮一大锅水,记住,是一大锅。这样保证水开之后,把生菜扔进去不会瞬间温度降下来太多。水里加2调料勺的盐,同时,加足够量的油。油的作用在于,投入生菜后,油可以包裹在生菜周围,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水浴蔬菜的接触,减少了水溶性物质的流失,同时防止氧化酶破坏叶绿素,保持蔬菜鲜亮的颜色。水沸腾之后,投入生菜。记得是水开再放。如果菜的量比较多,请一定要分次投放!分次投放!分次投放!
这个很重要,每次投入的量大概是多少?以生菜平铺在锅内大概一层左右的量即可,不用重重叠叠堆一堆进去,这样有些没烫到,有些已经老了,会很难吃!
另外放到水中,迅速用漏勺等工具将所有生菜没入水中,保证加热时间相对一致。加热时间非常短,多短呢?如果是生菜的话,以所有生菜没入水中开始计时,差不多2秒,你就可以捞起来了。对,2秒,不能更多了。
另外,每次捞起生菜后,再次放新的生菜之前需再补充点油进去。
放油,是为了菜的颜色更绿,放油以后,水面形成一层油膜,放放青菜的时候,给青菜表面形成一层油膜,青菜的叶绿素不容易溶于水中,就能长时间保持翠绿
放盐,是为了增加底味和杀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