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的涟漪
薛兆丰老师提出问题:是到底该不该让孩子在童话故事里面长大?
一、我的思考
在我看来,童话故事是孩子点燃梦想之灯的来源,是孩子筑牢价值观念的基石,也是孩子行为航线的指引。
小时候听到的童话故事很多,比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七个小矮人,三只小猪,小红帽,在这些故事里教会了我们懂得善良,帮助,诚实,也让我们懂得坏人必然有恶报,做坏事是要受惩罚的。在故事里知善恶,明善行,辨美丑。
所以我想,故事当然好,应该讲给孩子听啊,而且可以选些美好的向善的故事,尽量少讲些暴力,不就可以更好地启发孩子了。
二、让我们听听大师的分析:
北大的Dr. 魏,
昨天在他的专栏里面也说了他的看法。他说,听故事是我们小时候最常用的学习方法之一,家长其实不用担心小孩听童话故事太多,因为听故事可以促进小孩大脑发育,孩子喜欢听故事,家长要学会挑故事。
薛兆丰老师说,
我非常同意魏老师的看法,听故事、讲故事,是学习的一个重要手段。
顺便说说,这里比较有趣的事情是,在我们印象当中,凡是童话故事都是天真无邪的,都是如诗如画的,都是美好和善良的化身。但从历史上看,情况完全不是这样,我们今天所耳熟能详的那些童话,当年的版本往往都是很残忍、恐怖,和反映扭曲的心态的。
我只举一个魏老师也提到的“三只小猪”的例子。在早期的版本里面,那只狼是掉到三只小猪煮的一锅开水里面被烫死的,到后来结局就改得更委婉、更含蓄了。其实早期的童话,往往不仅仅是给儿童听,而且也是给大人听的。
为什么从小就让小孩听那么恐怖血腥的故事呢?很重要的一点,是为了吓小孩,为什么要吓小孩呢?因为那时候的治安是很差的。
罗振宇老师的专栏“罗辑思维”第256期,讲的就是“安全悖论”。他讲了一个我们很多人可能都忽略的事实,那就是当年的治安是很差的。同时他还提到了另外一点,也非常重要,也就是那个时候的人,是没有娱乐生活的。传诵这些恐怖的童话故事,能够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既能教育小孩,又能娱乐大人。
是什么使得童话故事画风转变了呢?原因也在这里,社会治安变得很好,不需要吓小孩了。反过来,让小孩感受更多的美,更多的善,显得更有价值了。而大人可选择的娱乐方式已经太多了,时间都不够用了。
归根结底是经济的发展改变了治安的情况,也改变了娱乐的方式,使得人的心灵能够保持着柔弱和纯真,也能很好地活着了。
以上呢,就是我在薛兆丰老师北大经济学课在得到上的收获,经济学真的可以改变我们的思维,让我们从另一个视角看世界,更深层次的认识世界,改造自己。
欢迎大家来〝得到〞,我们一起收获想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