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主题是教育,迎来了各界人士对教育的想法和思考,看到大家积极思考教育的更多可能,关注教师现状,感到很开心。
一、教育讲者
当然自己收获颇多,首先关于教育,叶老师推出有温度的历史课,他的课堂充满激情和感染力,把自己经历的历史带入课堂,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历史。在育人的过程中,忍不住希望孩子们变成我们理想中的样子,其实教师自身就是最好的榜样,当教师把自己活成想要的样子,用内在的能量去感染,影响学生,可能会取得更佳的效果。教育也需要一份坚持,叶老记录的几千份班级博客,记录即温度,记录即爱,满满的文字中都是育人的点滴。
潘江雪老师提出的梦想教练计划真的很鼓舞人心,她对教育的关注是以教师为中心,看见教师们职业的压力,疲惫……潘老师对乡村教师的培训点燃了教师们心中的梦想之火,教师们在一次次培训中得到重视,得到鼓舞,被点燃的他们又开始同辈互助,一个灵魂影响另一个灵魂。当教师们变得更加优秀,职业焦虑得到缓解,他们真的可以带给学生更多……
池晓提倡游戏教育,孩子们边玩耍边学习,但这个游戏的过程需要老师们精心设计,学生在其中需要自学的能力,团队合作,创新突破。池老师让我们看到了孩子们的另一面,他们可以为了完成一个设计主动拖堂四个小时,完成建造一座小桥激动不已……
二、其他行业讲者
李杰是美术馆策展人,他的istart项目开展了儿童艺术节,认真听取了儿童的声音,展览邀请儿童作为设计者,这才是真正开放的美术馆~映像深刻的是有几个小学生设计了自己的王国,创立宪法,货币,学校,特别有趣的是一旦毕业学生就要跳楼,但不会死去……孩子们的创意真的很棒,也许反而是成年人在孩子们的艺术创作中得到治愈吧。
何雨珈,自由译者,一位乐观向上女生,在遭遇困境时,她低落,悲伤,但在书籍中治愈了自己,她的经历让我感叹文学作品的魅力。虽然当时她躺在病床,但文学给了她力量,她努力的翻译优秀的国外作品,她带给我们不仅仅是作品本身,还为我打开了一扇大门……文学的教育意义不是立竿见影,但它滋养着我们的精神世界,我们如果只是功利的阅读所谓有用的书籍,那可会错失很多吧……
沈博伦,从事独立创作,也是一位父亲,他的逻辑思维很强,提出了教育中的一误区:好的学校教育意味着好的工作,好的工作等于好的生活。这个观点也和很多70.60后父母相同,父母希望孩子有所谓稳定的工作,但工作和生活为何一定要画等号?教育也不仅仅只是在学校,父母是否有能力和意愿把生活场景转化为教育?当父母的自我意识很强烈,他能够引导孩子关注自我意识,明确自己想要的生活,懂得做出选择。其实父母也是需要探索自我,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保持学习的能量和清醒的自我。
本次各界人士谈到了他们眼中的教育,大家很关注未来的教育发展,教育的发生也可以在社会的任何一个小角落,但当我们一群大人在热烈讨论时,不要忘记蹲下来,听听孩子们最真实的声音~也希望自己保持学习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