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十一都会赶上农忙时期,这个时候农田里总是有忙不完的活,我妈仔细又较真,别人三分力气能忙活完的事,我们得用七分,甚至十分,我们家地多,今年妹妹带着她男朋友刘统也回家帮忙了。这天,我妈他们拔了一下午花生,天黑后想去给表姐送点,因为他们要回南京了,想让他们尝个新鲜。我妈让刘统开车送她去,刘统说:“妈,我能不家去吗?我这身衣服太脏了,第一次去人家,穿成这样不礼貌”,我妈说行。其实我也想去凑个热闹,但是孩子闹腾我就留在家看孩子了。一个小时后,他们回来了,刘统说:“姐姐,你幸好没去,不然肯定得被留下来吃饭”。我问他“那你进去了吗?”他说:“进去了,怕什么,大大方方的进就是了”。
产假结束后开始上班的那一整个学期,我不愿意和人说话,害怕和人沟通,和别人正常的交流都会紧张。有一天下班,我在门口停车区骑车,有几个老师聊着天在往校门口走,我的反应是,骑上电瓶车快走,躲过去,不想打招呼。可是因为太匆忙,差点和要进门的汽车撞上,我和同事们都吓坏了。事后,我就在想我到底怎么了?我在怕什么?是我真的心态上出了偏差,还是一句性格内向便能解释的问题,但不管是哪一种,我都知道这样不对,我需要做点什么改变现状。第一步便是穿衣打扮,让自己从外观上自信起来。第二就是逼着自己和人说话,主动参与别人的交谈,学会分享和倾诉,这一点不光难,还很痛苦。怕自己融入不了别人的圈子;想参与脑子又跟不上,不知道说什么好,怕冷场;怕言多必失,说错话。总而言之,各种退缩的理由。现在想来,到底怕什么呢,想说什么大大方方说就好了,何必内心纠结,反复措辞,怕伤到别人又不愿委屈了自己,自我消耗呢?
每年学校都会往外推各种课,可是我从来都没有勇气主动参加,唯一一次参加学校往外推的创新课比赛,那也是外因所迫,内心抗拒,究其原因就俩字“害怕”。在备课的过程中,总觉得自己的想法不够丰满还没有新意,吃不透课本;害怕在听课的老师面前“露怯”,把控不好课堂节奏;害怕麻烦,到处找素材的过程中自己态度消极,觉得差不多应付应付就行;怕讲的不好被人笑话,怕临场失误给学校摸黑,最怕的是过程繁琐,为自己画地为牢,把自己圈的死死地。每一次都想试试,每一次都被这些害怕劝退。其实我也知道,自己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差劲,总习惯把自己的问题无限放大而忽略了自己的优势,我应该相信自己不比别人差,别人能做到的事自己通过努力一定也能做到,甚至做得更好。既如此,怕什么呢,想做的事大大方方做就好了,何必在没做之前,就杞人忧天,自己吓得自己举步不前呢?
每个人的生活都有难熬的方面,没人帮得了你,一切靠自己,跳出“熬”的这个圈子,大大方方的去面对这些难熬的方面,勇敢的去做,真的能缓解我们很大的焦虑。
当你遇事瞻前顾后,踟蹰不前,犹豫难断时,别怕,先做了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