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人之间的差距,从出身就开始了,而后天性得到的教育和自我教育,更是让人与人之间判若云泥。
我2016年就成了徐静波老师的听众,他的音频节目《静说日本》几乎每期我都听了 ,对他给予我的知识我无以回报,于是就在网上买了一套他的书《静说日本》,内容是重复的,全当是对徐老师的支持。
今天无意间看到徐老师是63年出生的,已是56岁,而他还在致力于中日文化的友好交流,各地奔波舟车劳顿,丝毫没有暮年之气,让我一直觉得他是个40几岁精力十足、学识渊博的大叔。
人啊,越努力越充实,内心充盈满足,反而比不努力的人显得年轻。
本不应该拿自己身边的人和徐老师相比,根本不是同一段位的人,抛开身份、地位、学识等因素外,有些东西还是可以对比说说的。
我的父亲68年的,比徐老师小5岁,因长年累月积攒的病痛,他已自封为废人,每天过着养老生活。
他对生活琐事耿耿于怀,遇事常常不是唉声叹气就是暴躁如雷,很少反思自己,总结失败的经验,反倒是怪这怪那,就是不怪自己。相由心生,久而久之,他拥有了一副愁眉苦脸的怒容。
除此外,他有时会表露出他是弱者,希望获得别人的关心、同情、肯定。
在做人做事上,他几乎没有正向的引导我们,有时反而要我这个小辈来劝导他。在教育子女这方面,无论是言行举止还是思想层面上,他都是缺失的。
再此我并不是想抨击我父亲,而是想以父亲为例子,世界上有些人和我父亲一样,人活一世,不懂得自我培养,自我教育。
在我眼里,父亲至少应该去改变一些他能改变的事情,如:调整自己的情绪,多学习多忍耐,早日明白很多事情出了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自己。此外,他因身体原因不能从事以前的工作,但依旧可以自我学习,培养兴趣爱好,寻找新的方向。
不求他拥有再次挣钱的能力,只希望他能丰富自身热爱生活,不再是满嘴的无聊和无用。
越是平凡的人,一过50岁就觉得自己老了没用了,也不想再动弹了,早早的向人生低头认输;而一些能人60、70岁后都还身居一线,思维敏捷,自我努力不息。
生而为人的差距,除了体现在财富、地位、学历、知识、阶层等方面外,还体现在人的自我认知、思想品格、精神意志力里面。
我们对无法改变的事物要学会和解,对能改变的事物应尽我们的所能,将其往好的方向调整。就算是个平凡人,也要做个热爱生活,自己心底认可喜爱的平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