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是我最累的时候,每逢春节我都要京沈大挪移。
公婆在世时,年三十在婆家过,腊月二十八、九我们就要从沈阳开车到葫芦岛,满载着给家里带的年货和给公婆的衣服,虽然是一辆车,却有着浩浩荡荡的感觉。到了婆家,因为是农村,也不用我干活。孩子小的时候,我除了吃就是带孩子,孩子大了,我只管吃,或者躺在炕上睡觉,猪一样的生活。
初二,我们要开车去北京回娘家,一路上又是奔波,满载着公婆给俺爹娘带的各种特产。一进娘家门,哥哥嫂子弟弟弟妹又是丰盛的美食等着我们,我哥说,赶紧多吃点,是不是饿坏了?在娘家,吃东西就是舒服,有爸妈的温暖在里边,有小时候家里的温馨记忆,真不想离开。哥哥为了大家快乐,每年安排各式各样的活动,我儿子和侄子在一起,满屋子跑,玩的满头大汗,有时安静地看书,然后谈论着书里的内容。这就是城里和乡下的区别吧!在乡下,我虽然给他带了书,但是嘈杂的环境,有点昏暗的大屋子,他只有在外边放鞭炮时是最开心的,窝在我旁边看书,一会就有人来把他抱走玩,根本没有安静的时候。
那时,我过年给我们三人买新衣服要买两身,在婆家过年时要换一套,乡下灰尘大,穿简单干净好洗的。到了北京,进了家门,我们三人开始轮番洗澡,然后再换上一身新衣服,才有了新模样,也才能舒舒服服地喝口酒吃口菜。在乡下时,我虽然只负责吃,却是吃不下的。
虽然如此,每年我们都要重复这些行程,因为双方老人都想看到我们,就想在过年时一家团聚在一起。我有多想我的爸爸妈妈,公婆就有多想他们的小儿子。我嫁给了他,虽然不是嫁给了他们家,却是嫁给爱情,因为爱情,我要尊重并敬爱他的父母,所以我要快快乐乐地享受这一切。
公婆相继离世后,我们起初回娘家过年,每到这个时候,哥哥嫂子都把家里的年货备齐,不用我准备任何东西,回家真好!
两个大伯哥看我们总是路过葫芦岛不过年,心里也不好受,就说是不是公婆不在了,我们就不能聚一起了呢?强烈要求以后过年,都去大哥家或者二哥家过年,然后我们还像以前那样,初二回北京。我心里多少有些不满意,但也不想因为我一个人,而使这个大家庭失了凝聚力。因此,我们又开始了漂泊的过年方式。
结婚二十几年,只有两次没有回家跟他们过年,但也是漂泊在路上。一次是陪儿子去香港考试,在朋友家吃了年夜饭和饺子,第二天就飞去香港,考完SAT,在香港感受了年的滋味。一次是因为身心俱疲那年,不想跟任何人说话,只想静静,老公陪我漂泊在昆明、丽江、石林、元阳、罗平。只有去年,因为疫情,宅家过年,纹丝不动。
就这样漂泊着,春节里我们像那节日彩灯,带着全部的爱和问候,与公婆家、娘家,所有的亲人欢聚一堂。他们也因我们的时间调整各自的时间,以便到时候能够聚在一起。我的朋友和同学一到春节就知道我不在沈阳,从来吃饭不找我,我收到的只有红包和问候。
今年我虽然没有去北京,但还是漂到了葫芦岛,直到初八才回来。洗个热水澡换一身干净衣服,我只想懒懒地躺在沙发上享受冬日午后阳光。我们还年轻,还能漂动,将来哪一天,我们漂不动了怎么办呢?
结婚前我的年,是属于爸爸妈妈的,结婚后,我的年则属于那漂泊春运潮流,所有的问候都在路上,然而心始终是与家人在 一起的。
过年的仪式感从我坐在车上出发开始,漂泊、滚动、问候、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