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在想,自己写东西的时候什么时候开始变得这么死板了,内容写出来连自己都看不下去,顶多算得上“有胜于无”。
也可能是为了应付作业,但在写东西时那种淡淡的无力感总是在脑海中萦绕,蔡叔给的东西和表达方式都很简单,本身不需要深挖,唯一需要的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看看能不能找到具体的应用场景。
那需要深挖的就是自己了,想想自己还会点儿什么,实在惭愧,现在还真是想不太出来,论生活经验没有群里的学长学姐们丰富。论知识水平,自己大学还没结业,恐怕到结业的时候也就能忘的差不多了。。
否定太多,总得给自己找点儿优点,而且最好是写东西的时候能用到的优点。emmmm.....,比如说我写东西的时候喜欢分条缕析,总是喜欢力求间接明了。还有自己写东西的时候态度还算端正(当然了,幸好现在都是电子版的了,如果要看见我的手写版就不会这么想了)本着优点比缺点要多一条的原则,我还需要一个有点,我还喜欢读点自己喜欢的书比如《复盘甲午》之类的,想想看能不能转化到写的文章里的内容。
我虽然是一个标准的理科生,但无奈兴趣点全点在了历史方面,除了日常可能会读一些小说,列入读书计划的都是跟历史有关的书,比如比如下一本应该是《宋明理学》,为研究王守仁做一个准备,他的心学的内容还是挺吸引我的,感兴趣就要搞事情,总得去研究研究,就像我在下雪天不是在搞事情就是在去搞事情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