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里当老师的时候,我愿意半靠在床头看书,没课时早晨醒来也不急于穿上衣服,抓起枕边的书投入其中,到中午胃肠造反,才起来去吃饭。
一次上午有个学生找我有事,推开我单身宿舍的门看我如此模样,便说“老师,你这也太颓废了吧?”我明白他的意思,一半是由于我当时的状态,一半是由于在这汹涌澎湃的经济大潮中人们都在拼命赚钱,而我却热衷于这没用的勾当。便善意的说出他的心里话。
是啊!我也曾豪情万丈,志存高远。但常常会想到,岁月稍纵即逝,身边的人说没就没,我们为之奋斗,得到了令自己骄傲自以为成功的一切东西,却会因为时时想到“死”而生出无限烦恼,并且越在乎表面的东西内心死的投影便越大。那是用任何保健法、养生法都解决不了的问题。于是我有强烈的欲望想解除这样的烦恼,便如饥似渴的翻阅中外先贤的书籍以求解决之道。
叔本华说:“人生不是为了追求幸福,而是为了摆脱痛苦”托尔斯泰说:“凡不把正在死去的肉体当成自我的人,必懂得真理与生活。”心经中说:“色即是空,空既即是色。”又读弘一法师所书:“名誉及利养,愚人所爱乐,能损害善法,如剑斩人头。”我好象从这些思想中若有所悟,便更加颓废了。
如今久居农村老家,感谢造物主赐予我微薄之固定收入,使我衣食无忧,如此更有何求。闲时以书画自娱,虽然也想做好,但本着顺其自然却不执着的心态。那更重要的是超离烦恼,去苦得乐的无上清凉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