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处理老师和孩子关系时的一个至高法则就是:做老师和孩子的“月老”!所谓“月老”,就是让老师和孩子相互喜欢、有好感。这就像我们给别人介绍对象,如果你想撮合成功,你会倾向性地向双方传好话。比方说,对男孩说,那天女孩对你的印象可好了!反之亦然。同样的,面对师生关系,明智的家长就要做老师和孩子的“月老”。让孩子喜欢老师,让老师喜欢孩子。有些家长口不择言,总是在孩子面前数落老师的种种不是。如果是这样的话,孩子是断不能欣赏和尊重老师的。如果孩子对老师有太多负面的评价,孩子就无法喜欢老师。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一旦孩子不尊重老师了,孩子的成绩就很难好起来。
说到这,自然会涉及度的问题。假设老师的品行有问题,甚至经常用语言或者行为伤害孩子。这个时候,父母就不应该做“月老”了。这种情况虽然少,但是一旦有,如果又处理不当,那对孩子的伤害是非常大的,这些伤害极有可能造成一生的阴影。这个时候的父母就要学会“护犊子”,这个时候的“护”,不是溺爱、不是助长孩子的坏毛病,而是学会让孩子免于受伤害。
就在昨天,有个家长还给我打电话咨询求助。孩子之前的成绩非常优秀,经常位居级部前五名。而到了现在已经不上学好几天了。事情的由头是老师在课余时间有偿补课,不知道被哪位同学告了。老师误以为是这个孩子告发的,在课间,大庭广众之下,扇了孩子六个耳光。孩子心中充满委屈和愤怒,回到家后躺在床上哭!而家长看到这种情况之后,不但不关心孩子,反而指责孩子赖在床上不学习。孩子逐渐地害怕上学、拒绝上学。这是一种非常少见的极个别现象!当这种事情发生了,如果父母看见孩子情绪不对,就应该了解来龙去脉,视问题具体情况而采取措施,保护孩子免于受伤害。可是,这位家长不了解事情的原委的情况下,就认为老师打孩子肯定动机没有错,反而指责孩子逃避作业。最终错失了教育机会,孩子最终无法返回学校继续上学。
家是什么?家就是孩子的港湾。当孩子在外边累了、受了委屈时,孩子能回到家停靠。孩子只有得到支持和理解,得到精神上的补给之后,才能继续上路。所以,当师生关系有误会、有冲突时,家长一定要能保护孩子(这里说的不是护短),让孩子免于受伤害。无论外边狂风暴雨,回到家就能体会到安全。这样,孩子才有勇气面对生活中的快乐与挣扎。
拙作《学习好其实并不难》即将于今年上半年出版,期待得到你的关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