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快与慢》中见到的一些新词:
内部意见
外部意见
基础比率
基础预测
规划谬误
非理性坚持
每一个案例都是独特的
分布信息
《思考,快与慢》中举了一个这样的。作者说服了以色列的教育部,想出一本书,于是他们开始列计划,让每一个人预测出书需要的时间,团队成员给出的预测时间,最短的两年,最长的两年半,但是依据之前类似项目的经验,至少需要7年的时间,并且还是40%的项目失败了。按理说,见到这个数据他们基本可以放弃这个出书的项目了,但团队成员做出了“非理性坚持”,耗时8年终于的完成了,可他们出的这个教材从来没有被使用过。换言之,这个项目失败了。
我们在做出决策的时候,很容易忽略“外部意见”,对一些“基础预测”也视而不见,很容易产生“规划谬误”。
很多聪明的商人都在利用这个规划谬误赚取更多的利益。前两天,我家屋顶漏雨准备修葺,找了一个修理店咨询过后,我们认为修理费用在1500--2000元之间就够用了,但最终花费却是5000元!很显然我们出现了“规划谬误”。在这个过程中我家出现了三点失误,第一,我们没有在纸上列出非常详细的计划,仅仅在心中、口头上粗略的估算。第二,制定计划时,没有参照外部意见,因为这一家之前给我家修过一次,觉得他家修的质量还可以,我们也就找了这一家,在没有咨询其他修理店,别人家都花费了多少钱我们也没有调研。第三,执行计划时,也没有严格按照原计划进行,修理到一半了,修理人员说,“这个地方最好加上一些xxx材料保证结实,那个地方最好多铺上一层使用时间更长……”就这么被忽悠着加用了好多材料。承包项目的人,都会通过扩充最初的计划来获得最大的利益,这是一种商业策略(换句话说,黑心的商人!)。
每一个案例都是独特的,出现“规划谬误”是大概率事件,那是不是就不用规划了?我是干城市规划行业的,项目类型就那些“总体规划、详细规划、旅游规划、城市设计……”我最近陆续做了三个县的全域旅游规划,这三个县地理位置、区域面积、人口数量、地域文化、和我们对接的政府工作人员等等都不同,意味着我们无法将A县的规划内容、项目推进经验完全套用到B县里,那是不是我们就不用列项目推进计划了?不是这样的,做计划的过程,就是摸清家底的过程,主要了解这个县里有哪些旅游资源、有哪些人员我们调动、我们手中哪些基础资料可以利用……摸清家底可以更好的推进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