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day15)
行为模式
中介者模式(Mediator)
- 将一同协作的各种对象(类)解耦,不需要它们彼此关联或了解。如此便提高了代码的重用性,也降低了维护难度。
- 协作者仅需要关联中介者,中介者协调协作者间的各种交互,而不是协作者间直接交互。
备忘录模式(MEMENTO)
将系统(或系统某部分)在运行时的某一时刻的状态包装成对象(备忘录),需要的时候利用这个对象将系统恢复到那个状态。
简单的撤销操作不一定能恢复系统之前的状态
- 备忘录、原发器
观察者模式(Observer)
- 目标(subject)和观察者(observer)
重点:当observer修改subject后,并不是马上更新自己的状态,而是与其他未参与修改的observer一同等待(或响应)subject发来变更通知后再更新状态。
扩展:事件机制(或消息机制)可能是观察者模式比较好的实现形式。一定程度上能将observer与subject间的双向关联转换成仅需要observer向subject的单向关联,当某个observer变更subject后,将变更事件(消息)+subject发送到相关的事件监听总线,如此所有监听此事件的observer都可以响应这个变更,但也可能需要创建多种事件类型。
状态模式(State)
- 将一大堆分支的每个分支独立到一个状态类中,从而更简洁明了的处理各种情况下的事务
- 实现的关键在于如何让主类在各个状态中切换。通常会由状态类来判定并实施将主类切换到另一个状态
- 状态类通常会以单例的形式存在。
策略(Strategy)
- 当出现多个条件语句且每个分支比较复杂时,可考虑将每个分支分解到一个策略类中。
-
与State策略的不同:
1 同样可用于替换if分支,但State之间会相互跃迁,而Strategy之间并无关联。
2 State的切换由系统自己完成,但Strategy需要客户主动选定。
模板方法(TEMPLATE METHOD)
- 算法骨架,过程框架
- 与工厂方法的区别:
1 工厂方法一般是抽象的或者子类需要重新实现的;而模板方法是个具体方法,不被子类重写,但方法的实现中调用了一个或多个会由子类实现的抽象方法(这些抽象方法貌似工厂方法,但不是)。
2 工厂方法是要返回产品的,而模板方法中调用的抽象方法可能并不返回产品,仅仅表达一个处理步骤。
访问者模式(Visitor)
- 特别作用于组合模式,常用于遍历。
- 特点:将方法包装成对象传递到遍历过程中。
-
与Iterator区别:
1 Iterator仅仅提供了以何种遍历模式获取结构中的元素,并不涉及如何使用获取到的元素;而Visitor模式会使用遍历到的元素,特别是,Visitor可能会在遍历过程中就使用那个元素。 - Visitor可以与Iterator模式相辅使用。
至此,23种设计模式算是都接触并简单了解了,日后就要在设计中考虑它们的应用了,并且需要不时的重刷设计模式教材,不断加深理解,以达到融会贯通,运用自如的境地。
个人感悟:设计模式的目标就在于提高代码模块化、重用性以及对需求变更的适应力,因此,只要你的设计是奔着那个目标去的,就需要局限于这23种模式,形成你自己的模式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