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嗜肉又食草的躁动时代,假如有人问你:“除了奶油和面包,你的人生还钟情什么美味?”顺着这个思路,或许十之八九的人会坚定的回答:“小龙虾and撸串”。
然而,要是再给这个问题加点背景,你的回答或许可以更有趣些。
在奥运会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当“夺金飞鱼”菲尔普斯被记者追问游泳对他意味着什么,他平静地说:“游泳已成为我生活中的‘奶油和面包’,是我生活的一部分。”
10余年来,菲尔普斯坚持每天训练八小时以上,全年无休,他用行动告诉世人:梦想如若像“奶油和面包”那样不可或缺,时刻念及、每日品味,那么你迟早会尝到成功的滋味。
这个被物欲浸透的社会,当我们再谈理想似乎有些不合潮流,许多人认为现实生活中“梦想”是个矫情的字眼,有些虚无缥缈,不切实际,甚至毫无意义。
遥想当年,我们都曾意气风发、壮志凌云,有人梦想周游世界,有人梦想富甲一方,有人梦想成为公益达人,还有的梦想与TA厮守终身,梦想虽然五花八门,但都想乘着年轻去追追梦。
岁月流转间,经过一番风雨洗礼,遭遇些许挫折,更迫于柴米油盐的烦忧,许多人走过繁华、平凡、落魄、悲伤,便开始越发务实,也变得更为现实,如果谁胆敢提起“梦想”两个字,一定会耻笑其不成熟。
是啊,我们的耳边已充斥着“梦想又不能当饭吃”这样的“实践真理”,谈理想、追梦想的人成了异类,甚至被视为世俗中的“怪胎”。
人人都向往“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但大部分人都苟活于现实安逸,年纪轻轻就失去了逐梦的情怀。
要么孤独,要么庸俗。身为一个码字员经常要熬夜行文,有的朋友就问我:“你一月赚多少稿费啊?”
遇到这样的提问,我总是懒于回应,我没办法告诉TA,其实我写的大部分稿子是没有稿费的,TA无法体会到为理想写作的纯粹和满足;
TA更无法理解一位著名国画大师拒权贵于门外时那句:“不是我多富有,而是我可以穷”的高冷与傲骨。
我想,人生中除了遍尝美味,还应有些许值得回味的过往!
“人最易在安逸中心死”。有人说,物质化的青年一代,不相信致富不一定至成,不相信风骨远胜于媚骨,更不感觉成长比成功重要……许多人沉浸于财富增长带来的愉悦,却忘了理想实现的快意。
然而,值得庆幸和欣慰的是,我发现周围还有不少朋友在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在为自己而活:就在几个月前,我的一位老领导,终于还是辞去了体制内的副处级岗位,回归乡土当起了向往以久的“良心农夫”;
还有一位在部队服役10余年的老哥,也放弃别人艳羡的事务长一职,甚至变卖了老家四川宜宾的房产,南下追寻自己的创业梦;
另一位朋友的追梦步伐更轻便些,他的梦想是成为人像摄影师,于是他换了一份不加班的工作,用充沛的业余时间报班学摄影,他说拿起相机只是为了给生活多一份希望,让人生多一些光泽。
这几日,“最炫东北人”王德顺的一个励志视频刷爆了朋友圈,他二十四岁成为话剧演员,四十四岁开始学英语,五十岁进健身房开始健身,七十九岁走上T台,今年八十岁了还有梦还有追求……
他告诫年轻人:“当你说太晚了的时候,一定要谨慎,那可能是你退却的借口,没有谁能阻止你成功,除了你自己,该炫自己的时候,千万不要对自己手软。”
“有人活着,心已经死了;有人死了,梦还活着”。什么是活着,什么是青春?
或许就是在泛滥的物欲世界,选择笨一点、慢一点、傻一点;
或许就是在追求快速的时代,坚持做“尊重自己节奏的人”,留存那份仰望星空和欣赏沿途风光的心境。
人生路,莫慌张。让我们一起去发现自我,遵从本心,丰富生活,用一种最有灵魂、最有情怀、最有温度的方式拥抱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