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汪志鹏
今天在新闻上又看到关于小孩子溺水的新闻,心里很难受,每年暑期,由于家长忙于工作,没办法天天陪在孩子身边,是孩子溺水事故的高发期,于是萌生画一幅关于儿童溺水思维导图,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网上查阅到的资料,整理成文章,希望能够让更多的家长们了解“暑期孩子溺水的防范与误区。”但愿悲剧不再发生。
一、溺水的误区
我小时候住在庐山脚下,那里有非常多的溪流、池塘和水库。夏天天热的时候,会经常背着大人跑去游泳。有一次,和表兄弟们一起去水库“抓鱼”,由于知道自己水性不太好,不敢去水深的地方,就在离岸边不远的地方玩,忽然脚底一滑,水立刻漫过头顶,我现在脑海里的映象就是:天空只剩下一个圈圈,水不停的往嘴里么灌,人恐慌之极,手不停的扑腾,但无法抬出水面。好在在旁边游泳的表哥发现不对劲,把我拖上岸,让我捡回一条小命。
误区1、溺水的孩子会呼救喊叫
我们平时看到的宣传是:溺水的人会呼救,会挥手大喊,会使劲扑腾,总之,会发出求救信号,吸引周围人的注意。
其实,人真实的溺水状态完全不是如此,尤其是孩子。他们不会呼救,他们不会使劲扑腾,他们也不会挥手。和电视剧里描述孩子溺水会大声呼喊的画面,截然不同。
误区2、干性溺水
绝大部分人可能没有听说什么叫“干性溺水”。比较专业的解释是:受到强烈刺激,例如水或者是惊吓,过度紧张,导致喉头痉挛,结果声门关闭不能正常呼吸,窒息而亡。
小孩很容易发生“干性溺水”,去游泳池游泳,呛水了,刺激到了喉部机头,回家之后,喉头肌肉发生痉挛,导致呼吸道关闭。
于是,自己把自己憋死了。
虽然概率小,但“干性溺水”一样需要父母们重视:
(1)游泳时,家长要时刻盯着孩子,发生呛水时,尤其要小心,因为呛水,容易引发喉部痉挛。
(2)游泳结束后,不要掉以轻心,如果孩子有呼吸困难、嗜睡、痉挛等症状发生,及时送去医院。
二、家长需要注意的事项
首先要多陪孩子去正规泳池去游泳,因为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你和孩子说道理,讲水火不容情,有危险,要注意安全,以我的亲身经历来看,基本上是左耳进右耳出。只有多陪孩子去了,自然小孩就不会自己再偷偷跑去游泳了。
当然,陪护的时候要专注,不要只顾着自己游,或者在岸上玩手机刷朋友圈,因为前面说过了,孩子溺水时没有什么激烈的挣扎呼救的。发现孩子忽然安静下来,就大声喊他,如果没有应答就要引起注意了。
游泳后,也要注意观察孩子的身体情况,不可掉以轻心,如果发现呼吸困难、嗜睡或者痉挛,就要及时送医。
三、加强安全教育
前面虽然说,讲道理孩子不一定听,但讲总比不讲要好。
首先要增强孩子的安全意识,了解人的生命不会像电子游戏里面那样可以重新再来一次。没有家长和大人的陪护不要去游;没有安全设施和救生人员的地方不要去游。
要让孩子了解一些关于游泳的基本的常识。例如:空腹或者饭后不要去游泳;激烈运动后不要去游泳;注意卫生安全,不干净的水域不要游,不租用泳衣,游完泳后要及时的把身体清洗干净……
四、儿童溺水后的正确施救方法
儿童溺水后(当然最好不要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家长首先不要慌张,冷静下来按照下面的方法施救。
2.求救:拨打110、120,呼喊附近的专业救生人员。
3. 清除口鼻堵塞物:让溺水者头朝下,撬开其牙齿,用手指清除口腔和鼻腔内杂物。
4. 倒出呼吸道内积水:救人者半跪,顶住溺水者的腹部,让溺水者头朝下,拍背。
5.心肺复苏:对呼吸及心跳微弱或心跳刚刚停止的溺水者,迅速进行人工呼吸,同时做胸外心脏按压。
6.辅助措施:用手或针刺溺水者的人中等穴位。如果溺水者身上穿着外套,要尽早脱下,湿漉漉的外套会带走身体热能,产生低温伤害。
五、孩子需要做到的
下水前,要养成了解水域环境的习惯,什么地方水深,什么地方水浅,哪里有救生设备和人员。要养成下水前做热身运动的习惯,伸伸胳膊,压压腿,弯弯腰,下水前,用水拍拍身体,适应一下水温,切不可一个猛子就扎到水里,因为这样非常容易抽筋,这可是我的亲身经历过的经验教训。
游泳时,不要吃有渣渣的固体食物,游泳时,搞不好涌出来噎住喉咙导致呛水,如果感觉身体有些乏累,可以和一些热量比较高的饮料。当然,最好不要游太长时间,在水里由于浮力的原因,觉得轻飘飘的,但其实游泳消耗比较大,不宜长时间泡在水里。
上岸后,及时的清洗干净,注意休息。
文章持续更新,欢迎你的:
关注、点赞、评论、转发。
欢迎加入由本人发起的主题活动:
思维导图 百图绘制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