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电影传达出的感情,从来都不是非黑即白的。就像《何以为家》,这部电影要体现的现实问题太多,看完让人心里五味杂陈,你似乎无法指责里面每个身处困境的人,那么,又是谁错了呢?
也许是社会的规则错了,也许是上帝错了,唯一能够确定的是,那些幼小的孩子们没错。而电影中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以赞恩为代表的一张张受尽生活苦难,眼神却仍旧发亮的孩子们的面孔。
泰戈尔在献给孩子们的诗集《新月集》里有一句话:“只要孩子愿意,他此刻便可飞上天去。”
电影《何以为家》的主人公赞恩便是一个这样有上天入地般本事的孩子:他洞悉人情世故,比小一岁的妹妹还要了解生理期所潜伏的生存危机;他敢于逃离令他绝望的家庭,四处求职;他更敢于在身无一文的情况下,带着蹒跚学步的约拿斯四处寻找哈瑞……
但是《新月集》里面还有另外一句话:“孩子有成堆的黄金与珠子,但他到这个世界上来,却像一个乞丐。”
而能够“上天入地”的赞恩,在花光了他仅有的“金子与珠子”后,最终失去了他最爱护的妹妹;在发现自己养不了约拿斯之后,伤心无奈的卖掉了他;回到厌恶的家庭里,拿刀子捅了娶他妹妹的人……
观影过程中,我总忍不住想,十二岁的孩子应该在干嘛?在校园里和同学嬉笑打闹,周末在互联网里畅游,或者跟父母一块出去聚餐,不太清楚每一样物价的含义,开心或郁闷的度过每一天……遇到寒暑假甚至会在家里面闲到发慌。
而十二岁的赞恩每日的工作是拉着水桶和煤气罐在街道上穿梭,和妹妹们出去卖自制的甜菜汁,上学于他而言是求而不得的机会……
赞恩的遭遇让太多观众落泪:他知道自己的岁数,却没有自己的生日;他懂很多道理,却分不清左右方向;他懂很多社会里的规则,却不懂书本上的每一个字。
电影开场的半小时内,压抑的氛围笼罩了全场,好几次我都想离开。内心并没有因为这是一部电影而感到稍微好受些,而是更多地明白现生活要比电影更加残忍。
还好,最后上帝听到了赞恩的控告,这部优秀的电影大获成功,改变了赞恩的生活。我无比期待他的成长,因为他说他想长成一个好人;只是,依旧有很多孩子没得到上帝的回音,但需要相信,这个世界已经在慢慢变好了。
“每个婴儿都带着同一个讯息:‘神还没对人类彻底失去信心’ 。”这句话出自泰戈尔的《飞鸟集》,初次见到时有一种开悟了的感觉,当时认为这句话是在说孩子代表着希望。但在看完《何以为家》之后,我对这句话有了新的定义:孩子只是纯粹的孩子,他们身上的希望是世界赋予的,取决于这是个友善的世界还是恶劣的世界。
“愿每一个勇敢的小孩,都能被世界温柔以待。”这是电影给予孩子们的最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