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四五岁模样的女孩用童真的声音质问对面的小男孩:“我爸爸坐过飞机,你爸爸坐过吗?”。
小男孩弱弱地答道:“没有。”。
女孩继续问道:“我们家有车,你们家有吗?”。
男孩:“没有。”。
女孩继续不依不饶地追问道:“我们家有好多好多钱,你们家有吗?”。
男孩终于忍不住反驳:“我们家没有钱,但是我爸爸长得比你爸爸白啊!”……
以上是我过节回老家看到的情形,两个孩子稚嫩地对话,逗笑了周围好多大人,那童真的模样真是可爱。不过,虽说童言无忌,但是四五岁的孩子就学会了攀比,也是值得我们反思地。
据说这女孩的妈妈就喜欢用惹人嫌的语气说:“我来上班不是为了赚钱,只是来找人聊天而已。”;“你家一顿就炒2个菜啊,那哪儿够吃的啊?我们家每顿至少也得4个菜啊!”。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母亲,所以才有了爱攀比的孩子。
每次过节回老家,都能见到一些长的很可爱,但言行举止粗鲁的孩子。比如:孩子见到长辈不会打招呼,在别人家客厅随地大小便,不经允许就拿走别人的东西,到别人家翻箱倒柜……
这些孩子几乎都是奶奶带在身边抚养的。孩子对长辈无礼,甚至动手打长辈,奶奶纵容着;孩子随地大小便,有礼貌的奶奶能帮擦干净就不错了;孩子喜欢拿别人的东西,奶奶都是乐呵呵地给予表扬。所以,孩子们意识不到哪些是不好的行为。另外,孩子的妈妈多数都是那种看起来光鲜亮丽,但只顾自己吃喝玩乐,无暇顾及到孩子的教育问题,或者压根没意识到孩子需要教育;孩子的爸爸基本上是个巨婴,喜欢整天地打牌、聚餐喝酒;孩子的爷爷基本上只顾忙着赚钱养一大家子。
还有个奇怪的现象:在老家几乎没见过小孩子学习,但在我生活的城市,经常在地铁里、公交车上,看到四五岁的孩子陶醉地看着一本书,下车都得妈妈提醒。有时候甚至能看到四五岁的孩子大胆地用英文跟老外交流。有次周六傍晚坐公交,听到一对母子这样地对话:
妈妈问:“今天有作业么?”。
孩子回答:“有,需要画一幅画。”。
妈妈:“那今天休息一下,明天在做作业吧?”。
孩子:“不行,我今天晚上就得画完。”。
妈妈:“也行,那明天带你出去玩?”。
孩子:“看天气吧,如果天气好,就去XX玩。如果天气不好,我就在家学习。”
以上也是一个四五岁模样的孩子跟妈妈的对话,他这么小就有自觉学习的意识,让我有点吃惊,所以那场景至今仍是记忆犹新。
农村和城市经济基础和教育资源上存在的差距,导致农村父母和城市父母的认知不同,对孩子的成长也分别造成不同影响。所以,农村的父母更应该警醒:不能让自己的孩子在起跑线上就输太多,父母也要不断地学习,要开阔眼界,提升思想境界,改掉自身一些坏习惯,尽量减少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
影响世界金融的摩根家族,摩根财团的创始人约翰·皮尔庞特·摩根,给他儿子小摩根的信中写道:孩子,今年我已经六十多岁了,在企业界立足了几十年,但是我现在依旧不断积累新的经验。世界变化太快了,新事物、新技术层出不穷,所以我时刻都在学习新事物,积累新的经验。只有保持自己知识、思维和经验的先进性,才能有资格成为企业的领军人物。
像摩根这么优秀的家族,像这么忙的家长,都在不断的进行自我教育,不断的将自身的经验传给孩子,不断的教育孩子如何做人、如何投资、如何管理。正是有了优秀父亲的影响,小约翰·皮尔庞特·摩根继承了父亲的事业,他继承了父亲的商业天赋,这使摩根家族的辉煌得以继续延续。
我们普通的农村家长,虽然无法企及约翰·皮尔庞特·摩根这样的高度,但是互联网这么发达的今天,作父母的也要尽量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提升自己,让自己不断的变优秀,来做好孩子的榜样。
我也是一个农村长大的孩子,庆幸的是我的爸爸思想不那么守旧,没有重男轻女,也很重视教育。所以,我才有机会上大学。但是,我爸妈仍是农村父母的典型代表。
小时候我非常羡慕周围像风儿一样自由的同学,他们绝大多数没有父母管教,可以不吃早饭就去上学,没人督促学习,看电视玩游戏也没人管。而我的爸妈每天早上看着我把满满的一碗迟迟不肯冷的面条吃光才可以去上学。哪怕我作业写完了,我爸妈还是让我学习,不允许看电视,不允许出去玩。
叛逆的我在爸妈不在的时候,就疯玩,爸妈在家看着的时候才慢悠悠地写作业,导致我养成了做事拖拉的习惯。另外,我妈妈自身三年级就辍学了,所以她管我管的严的时候,我就会理直气壮地说:那你小时候为什么不好好学习?
爸妈对我的影响是双面的,有利有弊。弊端显而易见,妈妈自己在学习上没有起到表率的作用,言语的说教过多,容易让我产生叛逆的心理,才会理所当然地想:你自己不想上学就不上了,有什么资格要求我学习?另外,爸妈受思想的局限,他们只知道上学没坏处,但是不知道学习具体有什么用处,没办法告诉我为什么我得好好学习。所以,整个上学期间我都是叛逆的、迷茫的。
虽然条件有限,但是爸妈仍尽量做好表率作用,他们几乎从来不说脏话、善待老人、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待人不卑不亢……。于是,我从我妈妈身上学到了善良、无私,受我爸爸的影响爱读书、学会独立思考、乐观对待生活等。孩子最重要的老师就是父母,父母需要言传、身教并行,不能只有语言教育,而缺失了以身作则,否则很容易让孩子产生叛逆心理。
思想和经济落后的家庭也有可能成长出优秀的个体,但是少之又少。从流浪女孩到考进哈佛的默里,她的父母虽然吸毒又有艾滋病,但是也懂得尽量避免把恶习传染给她。默里成长的过程,主要是自己有了思想上的觉悟,有摆脱底层命运的执念。当然,也离不开学校的教育和她自身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努力。不过,默里要是放在父母优秀的家庭,那考上哈佛可能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也不至于引起轰动。
我知道现在城里的孩子越来越优秀,即使二胎政策开放了,好多家长也是在能够确保孩子得到良好教育的前提下才考虑二胎。对于孩子的教育费用,他们也从来不会吝啬,百忙之中也得抽时间辅导孩子做作业。但是农村的现象却是相反的,随着计划生育的宽松,已经逐渐出现生三个、四个的现象了。然而,一两个孩子都教不好,父母思想跟不上,爷爷奶奶没文化,一代又一代最重要的目标仿佛就是结婚、繁衍后代。孩子没有受到好的教育,长大了游手好闲的、啃老的,都不算是差的;少部分教育缺失的人,因为不愿吃苦工作,走上了贩毒、抢劫、借高利贷的道路,最终只能被迫进入成年人的学校——监狱。
人生没有重来的机会,孩子的成长没有省心的。不为了孩子的教育而进行自我教育的家长,别以为抚养孩子的过程可以偷工减料。运气好的话,偷工减料养大的孩子,可能会是复制粘贴版的你,碌碌无为、浑浑噩噩的混日子;运气不好的话,偷工减料养大的孩子,很可能成为你老年痛苦的源泉,让你为之提心吊胆、担惊受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