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教授做了一个实验,找了一些四岁的孩子,跟他们说:“我给你一块棉花糖,15分钟后我回来,如果这块棉花糖还在,我就再给你一块!”当教授走出房门,不同孩子出现了不同的反应。其中三分之二的孩子,马上一口吃下了棉花糖;而三分之一的孩子在相当纠结的状态下,煎熬地拿着手里的棉花糖,但终于等到教授回来,得到了第二块棉花糖。15年后,教授们又找到这批孩子。他们发现,当年那三分之一没吃棉花糖的孩子,都成绩优秀,各方面表现都相当好;而另外三分之二孩子,基本都很糟糕,辍学,不及格等等。
同样的实验在哥伦比亚也进行了,结果相同。
教授们将这个称为“别着急吃棉花糖”理论,简单来说就是我们一直听闻的自律。
无论国内外,因为各种进步,生活中的物质诱惑超级大。我们往往会因为各种直观的广告而陷入冲动消费。
这套餐具去年很早在某大型超市看中,一看价格觉得辣手,于是用阿Q精神告诉自己,家里有,不是刚需,不要买。有一次,服务员说这套明年春季会打折的...后来每次去,我都去看一眼,有没有打折,都没有。前天又去逛,远远在过道口就看到好像别了促销价牌,一走近,果真!惊呼:我终于等到你被打折了!
虽然打折并没有便宜很多,但是这种理性的等待换来的更有成就感更有幸福感的买入,对于精神层面的滋养是不同的。只是一次消费而已,但相对来说,这是一次成功的消费。我体验到了由克制购买欲望获得了成功的感觉。
行动派创始人琦琦在一次喜马拉雅的音频中,分享过如何吸引到好的合伙人!她说的非常简单,就是等。看中一个有价值的人,就是花时间去等他,守他。
这跟上面讲的棉花糖理论和我买餐具的故事里的道理是一样的。我们将时间花在“等”这件看似无用的事情上。小朋友等了,等来了他内心渴望的第二块棉花糖;我等了,我等来了打折后的心仪的餐具;琦琦等了,等到了她理想的合伙人。
我们总在说,我们想这样做,我们想那样做...我们想做的事情真的很多。可我们有没有清晰地看到我们的目标呢?清晰地看到目标再等,比盲目地行动更有利。
我们不能停止行动,但我们可以正确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