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生活,万卷书万里路]2019年7月18日,周四,晴,连续1000天阅读日记第506天。
说明:这一系列文章,一部分材料来源于我的观察和记忆,大部分来源于父亲母亲口述。父母亲是普通农民,性喜评判,我在记述时尽量客观公正,但毕竟这是家族记述,难免有偏颇处,倘有不符合历史事实之处,敬请批评指正,我定虚心接受并修正。
这次父亲住院,我全程陪同。经历了他术前因打了胰岛素导致低血糖突然失去意识不能动弹不能言语的惊慌三分钟,看到他手术完被推出手术室时的脆弱无力,体会到他手术后那三天因为麻醉后遗症而突然变傻似的傻笑和胡言乱语的忧心如焚,再到现在他术后康复期因为心情烦躁晚上睡不着觉、白天心情不好、吃饭如吃药、一向温顺的他脾气像火药呛人让人无奈的无力感。我深感生命的虚弱。我自己在大约八年前数次住院历经苦痛的痛苦经历又在心头隐隐作痛,我常常疑惑,辩证法告诉我们,生命中的苦痛总是那么多那么深,而我们这柔弱的肉体又是如何承受这些不能承受之苦痛而一路坚强活下来的呢?
也为此,我想走近父母亲的父母亲、祖父母,曾祖父母……的世界,去看看那个苦难深重的时代他们的生活,试图用我的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等知识去理解他们感受他们。
所以,饭桌上,我总请求母亲打开记忆的闸门,多讲一讲她们陈家的故事。而母亲,一向存在感低,自卑到极致,只知默默无闻做无尽的家务而从不多话的母亲,说起过去,便也可以难得的脸上放光、嘴里滔滔不绝。
母亲一脸皱纹,但说起她那出嫁前的岁月,她脸上的皱纹似乎完全消失不见了。她似乎回到了它的少女时光,回到了她那虽苦难重重却也是被她的母亲爱着,她们一家人相互支撑度过重重难关的相依为命相亲相爱的岁月,回到了善良慈祥的外婆臂弯里的甜蜜时光。
母亲出嫁前,住在也属于我们同一个村的山岭上(我们那里是湖南武冈市,属于大湘西),那个地方叫做朱家砣,地势比我们那里要高很多,地贫缺水。在农业时代,缺水是一个致命的缺陷,在六七月的农忙时节,人畜饮水都需求量大,老天却常常不给力,很久都不下雨,人畜饮水都是大问题,何况还有水稻需要大量的水。而外婆家那里,只有一个岩洞里有水流出。平时尚能基本满足生活需要,农忙季节,则根本没办法满足。我的记忆深处,始终存在着我唯一的舅舅用那种可能是我们祖先在春秋战国时就发明的水车给稻谷灌溉水的情景:骄阳似火,烈日灼心,我的身躯高大的舅舅、被太阳经年累月亲吻面如古铜色的舅舅,艰难的用力摇动着大水车,汗如雨下他却不知疲惫而一直继续,不时去看看他心爱的禾苗是否得到了生命之水的滋润,看着裂开口子的田地,他会紧皱眉头轻轻叹息,但他深知叹息无用,总会满怀希冀继续使出自己的全部力气去浇灌,那可是,农人的生的希望,孩子们存活下去的救命粮啊。
也由此,那一幕在幼小的我的心灵里,埋下了农人的生命在这世间的底层存活多么不容易、我要努力生活尽自己一份微薄之力为苦难的他们我的父老乡亲做一点我能做到的事情的种子。或许,就是那颗种子引我多年来不沉沦不消极而一直努力赶路,让我常怀千岁忧常怀悲悯心。虽然作为手无缚鸡之力一介书生,我确实能力有限,未能为他们解决什么实际性的问题,但,理解他们走近他们用文字记录他们也是我能做的一点点小事。想必也是他们所欢喜的。
所以,小时候,我常常疑惑不解外婆家为什么要住在条件那么差的地方。而成年后,尤其是现在了解了外婆家的历史后我才明白,外婆一家的生活是多么不容易。
而这,首先要从外公的故事说起。
01外公、外婆的故事
外公是2011年去世的,他大约出生于1920年,去世时91岁高龄。这样的苦难年代,外公能如此长寿,简直就是一个奇迹。我记忆中的外公个子不高,瘦瘦小小,但勤劳善良到极致,脾气也非常好。说起他老人家的勤劳,这可是令人吃惊的。外公在九十多岁的高龄时,还自己种地,而且种的不是一点点,而是包括各种农产品:花生,一年种几百上千斤;红薯、玉米、大豆……分别种出几百斤。外公种出来的花生都是那种小花生,格外香。那时我在长沙上学工作,寒暑假回家时,外公来了,我便会给他一点钱看他。而外公,如果你给他50、100元,他会给你10斤、20斤花生让你带走。那架势,即使是他的外甥女给到钱,他也不肯占一点便宜。而我们给钱时,他会说很多很多祝福的话,祝你发财,祝你步步高升,祝你多子多福……
然而,父亲母亲嘴里的历史上的外公,却完全不是这样的。
父母亲说,外公幼年很可怜。他本来出生在我们那里一个叫做"风山桥"的地方,外公的父亲也就是我的曾外公,是大约25岁的时候跟他人打架而离世。那时,外公还只有两三岁,我的二外公还在襁褓中。无奈之下,外公的母亲也就是我的曾外祖母被迫改嫁到另外一个地方,二外公因为年纪小,随着他的母亲一起走。而外公,则被送走,被送到一户人家当养子。
所幸的是,收养外公的这户人家,自己膝下无子,只有一个闺女。而这户人家,是给离我们家不远的那个叫做"羊老坳"的地方做地主家管家的。这户地主,解放时是划分成大地主的,听说家里田产地产特别多。于是,曾养外祖父便被派到一个远离其他人居住的地方,而住到一个叫做"黎坨里"的地方居住。据母亲回忆,他们的房子是木屋,四排正房,一排横屋。我问父亲,既然是管家,为何不住在地主家里呢?父亲说,这是因为,地主家那么多的森林产业和田地需要看管,所以,曾养外祖父便其实是当担起了守林人的责任。白天,他要去地主家管账种田,晚上便回到那荒凉的阴森恐怖的黎坨里陪伴妻子、养子和女儿。
而我的母亲,便出生在那样一个远离人烟的地方。听母亲回忆,在他们一家搬离黎坨里之前,那里只有两户人家。而这两户人家,相距还比较远。母亲说,他们小时候特别可怜,因为外公虽然是养子,但因为养父母家没有儿子,所以对他这唯一的儿子很宠爱,送他上了很多年的学(但父亲补充说,他听同村的另一个已去世的老人说,外公虽然上学多年,却几乎不认识字,我不知事实是否果真如此,不过在我跟外公相处的三十多年的记忆中,似乎真没有外公读书看报的印象),也可能因为宠爱,而不让他做太多事情,所以,父亲母亲都说,年轻时家里有一大堆孩子的外公,根本就不管事不管家,他每天除了做事情就是在羊老坳聊天扯淡,留下外婆和一群幼小的孩子在那荒凉的家里担惊受怕。
那样的夜晚有多么恐怖呢?母亲每每说起那些,现在还是恐惧之情溢满全身。她说,那时候,她们家房子后面有一棵大樟树,那树很大很古老。但是那上面,很多很多蛇。母亲心惊胆战着回忆说,每到黄昏的时候,甚至可以看到蛇在爬,而且不是一条两条。有一次晚上,外公照例不在家,外婆做事情回来,一家人准备睡觉时,外婆一掀开被子,被子里竟然有一条很大很大的蛇,那时,一家人个个吓得尖叫发抖,抱着外婆哭的哭喊的喊。我无法想象,我的个子不高的柔女子外婆,是如何自己害怕得半死却还要保护一帮年幼的孩子的?而我现在人到中年,依然害怕蛇怕到要死,甚至连书上的蛇的图片都不敢看,一看见便觉血液上涌,心脏发紧,头皮发麻,喘不过气,似乎觉得被死亡般的恐惧紧紧攫取。如果不小心看到这种图片,我几乎都情不自禁尖叫连连,八书扔出五米以外。我想,这大概跟我的这种家族遗传中的基因相关的。
蛇只是其中一种跟他们共生的动物。据母亲说,那时还有很多其他的动物。比如,老虎和狐狸。老虎不常见,但狐狸却是常客,甚至会直接跑到家里来找鸡吃。有时,狐狸来了,母亲他们几个孩子便吓得紧紧抱着外婆的腿,吓得瑟瑟发抖。而外婆呢?本来一介弱女子,为母则刚的本性使然,便会一手抱紧她的孩子们,一手随手拿起身边的物品有时是锅盖去攻击这肆无忌惮的狐狸。
当然,最可怕的地方还不是野生动物。母亲说,可怖之处在于,外公有时不在家,家里没有男人做主心骨。外公不管事,大事小事几乎都是外婆来管。有时家里没有吃的东西了,外公不会出去借钱借粮,他只会在家里大声唠叨:哼,你以为可以随便当好一个家吗?当家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吗?于是,借钱借粮的事情便都是外婆来做。
我每次听到这里都很疑惑,那个生存如此艰难的年代,外公难道是游手好闲的人吗?难道外公不出去做农活吗?母亲说,外公当然会去做的,而且,外公其实脾气很好,外婆吩咐他去做的农活,他都会去做。但,可能他也仅限于此。
而那时,家里没吃的东西是正常现象。母亲说,她的生日是农历的4月21日,那时,正是青黄不接的季节。每当她生日,外公便带领他们去外面野地里弄野菜,那时最多的便是竹笋子。母亲说,他们几个跟着外公出门,一会儿便可以采摘到一篓筐。回家用笋子合着一点米饭一起煮,煮好了便吃:那时家里肯定是没有油,不可能做菜吃的。这便是母亲的生日饭。
而我最佩服外婆的,不仅仅是她以它弱肉的身躯承担起那么大的重任。更主要的是她心灵的强大。听母亲说,外公外婆刚结婚不久,那时还没解放,可以娶小老婆。外公被别人怂恿,总想再娶一个小老婆,但并未如愿。母亲现在跟我说,这件事情,最后未能达成,但肯定很伤外婆的心。
其次,外婆一生养了很多孩子,但最后存活下来的,仅仅只有他们六个。而这六个孩子,五个女孩,一个男孩。而成年后的这六个孩子中,还有一个女孩我的四姨在20岁那年因为和外公吵架而喝农药自寻短见。所有的姨妈和父母亲都说,我的四姨是他们姊妹中最漂亮最能干的,自杀之前,她扎着粗粗的麻花辫,秀发如云,唇红齿白,一颦一笑皆是美。四姨绣的鞋底,无人能及的好看。但她性格刚烈,不轻易向现实妥协。她曾经见到她的二姐那时嫁得不好(大人们说,那时二姨父爱喝酒不管事不关心体贴二姨而且而且那时的二姨父家里非常偏远家里穷的一贫如洗),便跟她的姐姐们说:倘若像二姐那样嫁的不好,还不如索性去死了算了。
果然,跟外公吵架后的四姨就真的决绝写下遗书喝下农药而离外婆外公而去。
这个过程,因为事情发生在我已经上小学一年了,我还是有点记的。留待明天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