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爱的父亲、母亲:
原本想将题名写为“关于辞职和工作” 的信,但觉得工作或许过于狭隘,在一个多棱镜反射般的世界中,还有生活、还有家庭,以及省略号。
记得一年前回国的时候,我告诉你们:美国很无聊,我想回国看看;这么多年来,一直在奔走,从未静心停下脚步细心思考究竟应该最擅长且适合做什么;换言之,长期以来,我一直是一名伪工作者,假装自己十分忙碌、从不停歇,却恰巧花了最少的时间在最必要的会请上:思考。可惜的是,时过三百日,我好像还停留在了原地,除了一个模糊的光圈,依旧没有思考清楚方向。
当然,以上所写并不是我对最近混乱生活的解释和借口。我十分明白,作为一个成年人,应该对自己的生活负责,或者说至少应做到自给自足。所以,这次的辞职可以说是一个“船到桥头自然直”的结果。年前我已经产生过类似的念头,并且认为自己可以是有选择的。我感激领导给我的机会,将我的工作岗位由原先的战略规划经理调整到了总裁助理;通过参与不同的领导会议,我幸运地了解到领导层的想法以及公司的发展方向。说来有趣的是,公司其实是在夹缝中求生存,与我的人生一样,并没有明确的方向,但这是完全另外一个话题了。不过,就如你们之前所说的一样,中国的工作环境不比美国,除了工作本身以外,有很多其他的方面需要做。在短短半年的工作中,我“有幸”没有感受过多人际关系的部分,不过却体验到了“非常标准化”的工作以及较弱的”员工关怀”。 比如,工作内容的更改并未经过员工本人的同意;再比如,“老板开心”成为了工作目标等等。我并不喜欢抱怨,反而将所有发生的事情都当做正面的事情,因此我对此段经历倍感珍惜。
通过在中国和美国的工作经历,我运用自己最擅长的“比较性”思维,从工作的角度明白了两个道理:1. 工作所带给我的成就感是我内心最需要的,它可以是完成一件我认为及其有意义的事情,可以是用正面的能量影响了一些人。2. 我的任性和倔强也体现在了我对自己的要求和对工作的要求中。3. 我希望向人学习,从不同的人身上汲取正面的能量,做更好的自己。不论中国的环境有多么的不尽如人意,生活环境有多么的不济,我依然热爱这片土地。我一度以为自己对于生活的需求很少:优渥的家庭条件给予了我良好的教育,以及无需为衣食住行担忧的生活,也让我有能力和财力去追寻我热爱的事。但其实,我贪之又贪,希望能获得一份有体面的薪资、幸福感的工作;如果同事间能相处融洽,晋升渠道良好,那再好不过了。所以,我想要的其实很多。我以自我为中心 ,希望工作中的一切都能帮助自己生活地更好,却很少想过自己能为公司带去什么,即我没有清晰地思考过自己的价值是什么。
硅谷的公司在产品设计的同时,会使用一张画布(canvas)来表达产品的商业模式。其中,最核心的、也就是在画布最中心位置的,是产品的价值主张(value proposition)。产品的价值主张是它的灵魂,也是它能给用户带去的最重要的利益。比如,互联网的价值主张是连接世界;再比如,药的价值主张是维持人的健康。那我的价值主张是什么?我能给一个公司和产品带来什么呢?最近我和不止一个人聊过这个问题,得到了有意思的答案。正如罗建新所言,我所学的专业注定只能成为“公务员”型的人:我无法通过一个算法或者创新让人类迈入一个新的世纪;然而,我却不认同自己创造的价值将处于辅助的地位。在聊天的过程中,与我同专业、背景相似的人都表达出“我什么都不会”,“我只会做PPT”等类似的想法;写代码的程序猿则表达了“我除了写代码,什么都不会”、”因为只会写代码,我的发展路径就比较清晰且狭窄“的理念。一个社会中,两种角色的共存才能推动社会稳步地发展,这也是为什么在发达国家的高薪职业中,除了医生,还有律师。《世界是平的》作者 Thomas Friedman 在他最新的作品《Thank you for being late》 中表达了这样的一个观点:当代社会的科技以指数级增长,但我们在人文主义方面的进展却没有赶上科技进步的步伐。从这个角度来看,做与人文精神相关的工作应该才是最有价值、却最难的。原因很简单:能够被量化的东西往往更容易被接受,能被表转化的东西传播的面更广——数字、单位、货币都如此。相反,只能用感官去体会的反而需要更多的脑细胞去消化, 因为”用心体会“是一件高成本的事情。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我究竟应该怎么做呢?说实话,我现在并没有答案。获取答案的方式可能有以下几种:多读书、多与专人交流、多反思自己的过去、多思考。看,我好像又贪了,列举了那么多。反思我的过去,我知道自己对什么样的工种不感冒。感激我做过的那么多实习,我在奔驰实习的时候把行政和助理类的工作删去了;我在给唐教授打杂的时候把办活动的工种pass了;我在芝加哥工作的时候把数据分析给拒绝了(不仅因为我不喜欢,更因为我坚信将来这是智能的天下)。再反思自己的过去,我最擅长的好像是演讲,尤其是如何在短时间内将信息集结梳理,并用结构化的语言表达。高中的时候,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的一档节目来学校进行录制。轮到我进行自我介绍时,恰巧传来了刺耳的电钻声,于是我自然而然地提高了音量。接着,我就被主持人秦畅选为了那期节目的嘉宾。秦畅说:你在噪音中大声地嚷了出来,我能感受到你的激情。多年后再反观,我发现自己内心深处的确有一股能量,会在适当的时间喷涌而出。尼泊尔之行,队员们叫我“元气少女“;前东家CEO 用”阳光“来评价我,而且因为积极的能量让我去负责管培生的培训活动, 因为觉得我能和他们打成一片。那么, 我能给出的答案就是:只要遇到钟情的行业或事业,我会不遗余力地将我的热情最大化。我对内心的能量很有信心。
从小我对与音乐、艺术有着较高的领悟力,而且做得较为出色的是将感兴趣的行业或方向与我的口语表达相结合,比如主持、比如青檬。你们肯定也深知现在我对瑜伽的狂热;我很庆幸这股狂热已经坚持了两年之久,并且我期待这份热情能超过我对钢琴的执着。不过目前,我还没有思考出如何切入这个我热衷的行业,将其变为一份真正的事业。究其原因,是我目前了解的信息还不够全面,还太无知。万变不离其宗,商业的本质其实并不复杂,我期望通过不断的阅读和学习领悟其中的奥秘;同时,我也希望学习更多与瑜伽相关的知识来拓宽自己的视野,并最终向着”帮助中国人过得更好“ 方向努力。
自我认知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与其快乐而模糊地活着,我更愿意清醒而痛苦地生活。旁人对我的认知是模糊的,所以有人让我去做HR, 有人一看到我就说“你太适合做BD(商业拓展)了!“,连爱尔兰公司的总监Charles也说:你来我们公司工作吧,来做深度访谈的咨询。还好,他们所说的这些都和人文或者语言表达相关。那么,现在到了我拨开云雾,认识自我的时候了。我准备好了清醒的痛苦和简单的幸福。也期望我的灵魂真的能自由地在荒野驰骋。
以上这篇文字依旧杂乱无章,但主要期望你们不用为我担心。几周前的一次对话中,我说我们90后这一代,尤其是海归,往往是最挣扎的一批人,尤其碰上思维复杂些的,会更加地难熬:面对对立甚至冲撞的文化观念,如果没有足够的视野和强大的内心,及其容易陷入过度痛苦的境地。感激你们的培养和教育,让我拥有了强大的内心;现在,是我独立面对世界,丰富自己的视野,创造时代的时候了。
此致,
敬礼!
罗梦烨
2017.2.20 于 上海 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