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说起来,这还是第一次比较正经地回顾过去一年以来的历程,或许是因为,相比往年,2022年的确有些可写的东西。尽管看起来四平八稳,没什么值得特意说道的,但至少在向往的道路上,留下了些许足迹,对于一名十足的烂仔来说,实属不易。
写作
21年突发写作的兴趣,于是在简书上发表了一些短篇小说,虽然获得了所谓“优秀创作者”的称号,但不过是托了村长姐姐的福,实际远远达不到“优秀”的水平,甚至没有一篇可以拿得出手的文。虽然后来放弃了继续写作短篇小说,改为写作一些短文(主要还是为了提升职场写作能力),但不能说之前的那些写作经历就是白费,至少重新激发了我写作的兴趣。更何况,我还拓宽了社交圈子,认识了一些有趣的人,也算是丰富了一下人生乐趣吧。
运动
对于一名社畜来说,肚腩永远是一块悬在眼前的石头,尽管看它万般不顺眼,却就是拿它没辙。以前说是整体肌肉量不够,减肚腩的计划可以暂时搁置,而今,肌肉量终于起来了些——尽管还不足以令我满意——却还是没能下定决心减脂。究其缘由,主要还是在于,我在增肌和减脂之间反复横跳,总觉得肌肉量不够,但是挺起来的肚腩又属实难看,导致健身计划不断变更。例如,2022年6月份的时候,我的目标是,在年底实现卧推100kg;而到了10月份,又改成了减掉5kg体重。
经过这一番折腾,我才终于意识到,犹豫不决只会让我什么也抓不到。因此,在2023年,我决定以减脂为目标。主要考量因素是,增肌所需消耗的成本(精力、时间和经济)远大于减脂,而在此期间,我必须持续忍受肚腩带给我的困扰。更何况,虽然我目前的肌肉量并不多,但相对于我的身高,已经算是有一定训练痕迹了。
因此,综合考量下来,减脂所带来的投入产出比,是要优于增肌的。
英语
几年前就嚷着说要学习英语,还在群里立下了flag。果然,flag立得越大,实现难度也就越大,然后说放弃就放弃了。大概到了2022年9月份,在各方面现实因素的逼迫下,才重新开始英语学习之路。不过,这次没有立下什么雄心壮志,而是遵循刻意练习之道,默默地从一小步开始,记记单词,阅读英语文章。毕竟,再大的热情,也比不过日积月累的坚持。
经过几个月的积累,尽管谈不上质的飞跃,但相比从前,至少在阅读技术类短文方面,的确是有些进步的。但是在长文阅读方面,则常常是记了当前忘了前面。大致方向既是如此,暂时不会有太大改变,但是会进一步提升阅读量,并适当进行一些写作训练。
至于为什么不加入听力输入,主要在于其投入周期长,但收益却不明显。况且,听力训练也远不如阅读训练那样灵活,场景要求颇高。
阅读
柜子里的书挺多,没看的也不少。各种领域的都有,但以专业技能类为主,其次则是小说和社科类。同时还有微信读书里我收藏在“书架”上的电子书,比例划分大致也是如此,不过专业技能类占比相对要少一些。
老实说,我也是最近一年半才加大阅读量的,以前很少把一整本书看完,尤其是非专业领域类书籍。尽管如此,我对阅读的兴趣还是不够浓厚,或者说缺乏热情,很多时候都是强迫自己去阅读,并不断暗示自己:我真是一个喜欢阅读的人。听起来有点自欺欺人的感觉,但有一说一,这在一定程度上的确起到了正面作用。这种通过给自己塑造理想形象,以此改善自身的方式,似乎存在某种科学依据,我当然乐意相信。
至于为何突然提起阅读的兴致,还不仅限于专业领域内,其背后的推动力与其说是主动的选择,倒不如说是被动下的无奈之举。当一个人到达一定年龄后,且职业发展受到了严重阻碍,要想突破,总得想法子找到一条迂回之路,能够绕过这个阻碍点。当然了,现实情况更为复杂,我甚至不知道自己找到的这条迂回之路,是否真的通向我所期望的目的地,但至少比混吃等死要强。
专业技能
实不相瞒,去年一整年我都没有在专业技术领域内取得多少实质性的进步,虽说的确做了不少笔记,但大部分都只是泛泛而谈,缺乏具体的使用场景。或是说,很难真正应用上去,需要仔细琢磨,寻找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共性,例如模块设计、需求分析等。
当然了,也并不全是这种令人沮丧的结果,比如我对innodb引擎和代码整洁方面的认知,就帮我解决了不少以前根本没有意识到的问题。
既然说到了这里,那么就该订制接下来的学习路线了:
知识复盘。对于其中一些重要但概念化的内容,使其具备可实施性,转化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结构化写作、编写代码示例、绘图。
融入场景。将第一步中内化后的知识,融入到实际的工作场景当中,包括但不限于:模块设计、需求分析、技术文档写作。
将遇到的问题尽可能研究透彻。如果没有遇到问题,那就试图挖掘问题,再不断深入分析。
增强对底层原理的认知。
从头至尾打造一套专属于自己的产品。需要学习前端语言,例如flutter。
娱乐
适度娱乐,对于缓解情绪压力,促进学习动力有着莫大的帮助。然而如何利用好娱乐,或者人们口中常说的多巴胺,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世间万物总是遵从熵增定律,而逆熵无疑是反人性的。
我虽不爱刷抖音,不热衷于追剧,但是非常喜欢玩游戏,例如去年二月底发售的《艾尔登法环》,至今日已游玩近500小时。多么可怕的数字,这还不包括穿插游玩的一些其他游戏,例如《黑暗之魂3》、《刺客信条:英灵殿》、《瘟疫传说:安魂曲》等。
我感到愧疚、懊悔,倒不仅是因为游戏时长,而是我常年以来产生的“游戏习惯”。比如,当我确实很想玩某款游戏时,哪怕花上双休日整整两天,一刻不停地打游戏,我也不会产生多少负面情绪,因为我确实爽了。况且,单机游戏本就不像网络游戏那样充满粘性,相对容易丧失热情。但可就可怕在,由于“游戏习惯”的存在,即便是在我不怎么想玩游戏的时候,我也会像完成某个任务一样,不断暗示自己:该玩游戏了。
所幸,真正感兴趣的游戏大作都已经玩得差不多了,加上空闲时间有限,还有繁多的学习任务,因此,对于那些不是特别吸引我的游戏,尤其是慢热类型,即便大脑产生了“游戏习惯”,也会被迫终止,或是玩不了一会儿就中途放弃。这种情况,大抵就是网上所说的“电子ED”吧。
由于现实因素,对此倒是不必刻意调整,毕竟真正能够吸引我的游戏大作也就那么几个,只要稍作控制,或许就能彻底摆脱“游戏习惯”的纠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