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艾克曼辑《歌德谈话录》一书中,歌德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生活在一个文化得到广泛传播的时代,文化好似已经分散在一个年轻人呼吸的空气中。他们吸进周围空气的同时,也吸进了文学和哲学的思想。它们活跃在他体内,他可就以为它们是他的财富,于是把它们当作他的说出来。然而,在他把从时代得来的还给时代以后,他可就一贫如洗了。这好像一眼人工喷泉,有水注入时会咕噜咕噜往上冒一阵,借来的水一枯竭便无声无息啦。”
这话,是两个世纪以前说,可现在读起来依旧振聋发聩。而这,或许就是大师之所以为大师,经典之所以为经典的根本所在吧。
歌德的这段话,让我联想到了一个词——“传声筒”。观诸现实,我们有多少人是在充当传声筒而不自知。
想起几日前在一本杂志上读到一位美国作家说的话:“大部分人今天更喜欢花时间收集越来越多的信息。这种过剩,这种信息的烦扰能带来什么呢?它不过让人误以为自己理解了世界、让他形成无数意见。而政治哲学家欧克肖特说,受过教育就是知道一个人想知道多少,以及有勇气不受这个限度以外的东西的诱惑。”
这段翻译读起来有些拗口,但在我看来,这段话的段意是,对于信息的了解,应该有个限度。因为,任何知识都是有边界的。
对歌德书中所说的一句话深有同感:“我们所学习的人必须符合我们的资质天性。”因为生活得越久,你越会发现,人和人之间确实是存在差异的。有些人,无论怎样你也是成为不了的。
莫扎特关于“半吊子”作曲家曾经有过这样一通批判,我不得不骂你们这些半吊子作曲家,因为通常你们都有两个问题:要么你们没有自己的思想,于是就抄别人的来用;要么你们有自己的思想,却不知道如何表现。
我想,为了避免成为一眼歌德所说的“人工喷泉”,我们是否可以尝试,在接触信息时,不仅仅是过耳,而是过脑。
哪怕是带有一点点自己的思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