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家长们是否有过这样的体会:本来情况还不错的孩子,偶尔出现一些状况之后,家长的批评、指责会带来孩子的抵抗和不认同,孩子的情绪因批评指责受到影响,状态继续下沉,原本会的东西不会了,新的问题还接踵而至,由此带来家长新的烦恼,近而是更为严厉的批评和数落,孩子的情况更差。这便是无效循环,也称恶性循环。
这样的互动模式,是一种极其消耗能量的模式。家长无力、孩子无助。
这种模式的形成,有时往往因家长的一句话引发。身处此模式中的家长是很痛苦的,也许他们的本意并不想这样,但是很多时候,情绪不可控,语言成了利器。在这种情况下,孩子更为痛苦。
站在孩子的立场,觉得自己也没有犯多大的问题,但家长的关注度太高、要求太高、标准太严,而孩子最需要得到的帮助往往得不到。如此,形成严重的“内耗”。 要想让孩子成长得顺利一些,家长需要打破无效循环模式,进入有效循环模式,即良性循环模式。
进入有效循环模式,首先需要家长在原来的基础上做一些不同的事情。视孩子出问题为正常现象,是成长中的必然,相信孩子都是向善向上向好的,相信孩子都有解决自己问题的能力。这一连串的“相信”,真正内化于心是比较困难的,尤其是面临孩子状况不断的时候。
因此,家长最需要的是先“稳”住自己,稳住自己的情绪、稳住自己的嘴巴。“稳”是改变的定海神针,只有情绪稳定的家长,才会有情绪平和的孩子,才会有更多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家长稳住自己之后,和孩子一起探讨解决办法、协助孩子制定目标,从过去的经历中寻找成功经验,找寻到孩子现在做所的每一小步的努力,对孩子每一小步的努力进行嘉许和肯定,和孩子一起展望对未来美好的愿意,让孩子充分感受到力量、看到信心,孩子的动力会得以激发,会不断地重复好的行为,如此便进入有效循环。
值得注意的是:从无效循环到有效循环的转化,期间可能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内,孩子的状况可能会出现反复,可能会让家长在较长的时间内处于胶着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家长内心有抱着必须进入有效循环的信念,做好心态上的准备,保持住“稳”的定力,并持续地朝着有效循环的方向去做、去行动,即便一时没有太大进展,至少没有变得更糟,只要坚持做正向的行动,有效循环终会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