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上第六课《爬山虎的脚》!在上课之前我们照例复习一下,读生字词,讲一讲故事的段落!当我问到《爬山虎的脚》这篇文章是谁写的时候,有同学说是巴金,大部分同学嘲笑说:“叶圣陶!”许多同学马上哄笑他!
只见那个同学面红耳赤,一时之间不知道说什么好。正在犹豫之间,我突然打了个圆场:其实老师当时也经常把这两个作家混在一起。
发现问题特别好,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两位作家究竟是怎样的?都有什么作品?
于是同学们安静地打开了工具书,认真地阅读起来。刚才那位面红耳赤的同学也得到了缓解。心情缓和了很多,不像刚才那么激动。当时我真的有点担心,如果处理不好,有可能会给这个孩子留下恐惧发言的心理。
读完之后,同学们开始说出自己看后的理解分析。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苏州人,曾经是教师!他著名的童话故事有《稻草人》。
巴金,原名李尧棠,曾经到法国留学,作品有很多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我还用俗话帮助同学们理解:去外国留过学的,我们一般都会说他“溜过金水”!
经过这番比较,孩子们对这两个作家的了解更深刻啦,并且还知道叶圣陶他的原名叫什么,也知道了巴金曾经留学法国。
意外的是孩子们对《家》《春》《秋》产生了好奇心:为什么叫《激流三部曲》?有的同学对《稻草人》也产生了好奇心:我要去看一看《稻草人》讲什么。
就这样,用了短短五——八分钟的时间,我们解决了一个比较尴尬的问题。既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同时也让孩子领略到了,到我们发现问题的时候,不要急着发笑,要深究到底,把一些容易混淆的东西弄明白,这才是学习的真正含义。
还有另外一个收获,就是又拓展的孩子们的认知范围。
孩子的学习是需要引导的,光靠他自动自觉是很难办到的。刚在课堂上发现问题的时候,千万不要一扫而过,不要因为要赶课时而忽略了发现的问题。
我很高兴今天上课的时候能够这么机智,在孩子们出现问题的时候,能不轻易的划过,而是引导他们去看工具书,让他们自己去了解,找出两者的不同点,这样孩子们的认识会更加的深刻,相信你会更加牢固。
下课后我反省一下,假如刚才并没有抓住那个时刻进行及时的引导,也许很多同学就此会把两个作者混为一起,这给他们他们造成的伤害,有可能是一辈子的事。
所以,课堂上一定要及时的捕捉点点滴滴,适时地进行调节,特殊的安排,有可能会给同学带来极大的机会!有可能也会像这节课一样有意外的收获——让他们又多了几本想读的书。这比我们干干巴巴的去推荐书给他们看,要好上好几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