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口才极佳,说话干净利索、层次分明,表达思路契合逻辑,能把想要提出事物的原由,欲交待的问题用最简要、最清晰的语言安排妥当、落实到位。这是一种难得的个人魅力和良好的协调能力。在职场上,这样的人属于“可造之才”。
但是这些人之中,有很多时候仅仅说话尚佳,但文字功底委实有所欠缺。平时说话办事怎么都行,但一旦安排写点东西,就开始六神五主,东拼西凑,就是拿不出象样的文案来。
事实上,文字功夫和会说话一样,都是现代职场人氏不可缺少的能力之一,非常重要。
于此,近些时间感触尤其深刻。前些天写了一个关于创新项目的调研报告,写之前对收集基础材料做了很认真的准备,完稿后,自我感觉良好。但审核的时候,结果出乎自己的意料,应该全盘被否决了。问题的关键所在,不是那个环节的遗漏和欠缺,而是事物表达的前后次序混乱。写出的材料,初看上去什么都有,但因为没把握好事情发展的主次,让整个报告看上去根本无法说清楚调研的结果是否可行。
这是一个失败的文字材料。之所以没通过,一是同类文案写作学习不够,二是平时写量不足,文字表达能力差。在写材料的时候,还不能“清晰的表达出应表达出的意思”。
审核之后,重新确定了调研的中收目标,把项目需要解决的四个问题一一进行了精准的量化,然后从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地方支持性文件及环保的大方向入手核算出项目执行后的应有收益,最终完成了经济指标的核算,形成了完整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在材料整体的修改过程中,所有的数据都是有具可依的,而且项目调研过程及将来落实可行性都是经过慎重剖析、论证后得出的。大家按照项目调研及下一步工作开展应遵循的顺序对报告内容重新进行了调整,每个人把自己的修改及调整意见都用笔在会审单上写清楚、点明白。最后,由我将大家最终得出的结论进行统一汇总。果然,水到渠成,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修改材料一次性通过,并且以后的应用中再也没有出现一次问题。
通过这件事,我对自己又有了一次清醒的认识。必须在文字方面加强学习了,不仅要熟练掌握必要的写作方法,写量也一定要不断增加、不断积累。否则真的就跟不上当前的工作、学习节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