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五行篇

本篇总结天地因五行变化而变化的规律,详细论述了人们在金木水火土每一行主宰下所应执行的政策,认为惟有如此,才可以合乎天道,取得成功,避免灾祸。文中所提到的一些措施,如保护植被、不违时狩猎等,至今仍有意义。

一者本也,二者器也,三者充也,治者四也,教者五也,守者六也,立者七也,前者八也,终者九也,十者然后具五官于六府也,五声于六律也。六月日至,是故人有六多,六多所以街天地也。天道以九制,地理以八制,人道以六制。以天为父,以地为母,以开乎万物,以总一统。通乎九制、六府、三充,而为明天子。修概水上以待乎天堇,反五藏以视不亲。治祀之下以观地位,货曋神庐,合于精气。已合而有常,有常而有经。审合其声,修十二钟,以律人情。人情已得,万物有极,然后有德。故通乎阳气,所以事天也,经纬日月,用之于民;通乎阴气,所以事地也,经纬星历,以视其离。通若道然后有行,然则神筮不灵,神龟衍不卜,黄帝泽参,治之至也。

第一是农事,第二是器用,第三是人力与生产相称,治理是第四件事,教化是第五件事,守护是第六件事,建立事业为第七,修剪整齐为第八,终止结束为第九,到十者为具备五官于六府之中,就像配五声于六律之中一样。每年经六个月为冬、夏至,因此,人禀有纯阳纯阴之最多,这是可以通乎天地的。天道以九数为制,地道以八数为制,人道以六数为制。以天为父,以地为母,借此以开发万物,总于一统。能通晓九功、六府、三充的人,就可以成为明哲的天子。要修平水道,以防备凶年饥谨;发放粮食,以救济没有亲戚关系的民众。祭祀土地,来观察土地财利;陈列珍宝于祠庙,来合于精气要求。合精气要求,又能保持恒常的原则,有了恒常的原则,也就有了规范。要审合音声,研究十二钟的音律,使之反映人情。如果人情已经明白通晓,那么万物即可尽知,然后就可以称为有德之君了。所以,通晓阳气,是为服事天,即掌握日月运行的规律,以用于人民;通晓阴气,是为了服事地,即掌握星历节气,以明确其运行次序。通晓这些学问然后付诸实践,那么,神筮就不必显灵,神龟不必卜卦,黄帝择取于此,治理就能到达很好的水平。

昔者黄帝得蚩尤而明于天道,得大常而察于地利,得奢龙而辩于东方,得祝融而辩于南方,得大封而辩于西方,得后土而辩于北方。黄帝得六相而天地治,神明至。蚩尤明乎天道,故使为当时;大常察乎地利,故使为廪者;奢龙辩乎东方,故使为土师;祝融辩乎南方,故使为司徒;大封辩于西方,故使为司马;后土辩乎北方,故使为李。是故春者土师也,夏者司徒也,秋者司马也,冬者李也。昔黄帝以其缓急作立五声,以政五钟。令其五钟,一曰青钟大音,二曰赤钟重心,三曰黄钟洒光,四曰景钟昧其明,五曰黑钟隐其常。五声既调,然后作立五行以正天时,五官以正人位。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

这里讲从前,黄帝有蚩尤的帮助而明察天道,得大常的帮助而明察地利,得苍龙的帮助而明察东方,得祝融的帮助而明察南方,得大封的帮助而明察西方,得后土的帮助而明察北方。黄帝得六相而天地得治,可以说神明到极点了。

此外,黄帝根据缓急差别制定五声,用五声来规正五钟的音调。命名这五钟音调的名称,第一叫作青钟大音,第二叫作赤钟重心,第三叫作黄钟洒光,第四叫作景钟昧其明,第五叫作黑钟隐其常。当五声调整好了,就开始确定五行来规正天时季节,确定五官来规正人们的地位。人事与天道相协调,则天地的美好事物就产生了。

日至睹甲子木行御,天子出令,命左右士师内御。总别列爵,论贤不肖士吏,赋秘赐。赏于四境之内,发故粟以田数。出国衡,顺山林,禁民斩木,所以爱草木也。然则冰解而冻释,草木区萌。赎蛰虫,茆菱春辟勿时,苗足本。不疠雏,不夭麂,毋傅速,亡伤襁葆。时则不凋。七十二日而毕。

冬至后从遇到甲子日开始,要按照木的德性应时治事,天子发出命令,命左右士师宫内听差。汇合分别各级官爵,评定贤与不肖的官吏,赐百官秘藏之物。赏全国各地,按农家种田之数,把国家的陈粮发放给他们。初冬管理山泽的官员,巡视山林,禁止百姓砍伐树木,这是为了爱护草木。如此一来,冰冻化开,草木就能顺利萌生此时购买一些有用的蛰虫,春天生长的菜蔬春天要多种植,不可拖延时间,春苗的根部要培土充足。不残害雏鸟,不使麋鹿夭折,也不伤害在襁褓的婴儿。按这样做则草木繁茂而不凋零。这些措施要持续七十二日才能结束。

睹丙子火行御,天子出令,命行人内御,令掘沟浍,津旧涂,发臧,任君赐赏。君子修游驰以发地气。出皮币,命行人修春秋之礼于天下,诸侯通,天下遇者兼和。然则天无疾风,草木发奋,郁气息,民不疾而荣华蕃。七十二日而毕。

从遇到丙子之日开始,要按照火的德性应时治事,天子发出命令,命行人内侍,令其挖掘田间排水的沟渠,在旧道上修筑津梁,发放国家积藏,作为国君赏赐之用。君子游乐驰马,以发泄地气。还要拿出皮币,命使臣在天下诸侯那里奉行春秋之礼,通好各国,使各个国家都和睦。这样,天无暴风,草木生长奋发,郁蒸之气生长出来,百姓就没有疾病而富贵多子。这些措施要持续七十二日才能结束。

睹庚子金行御,天子出令,命祝宗选禽兽之禁,五谷之先熟者,而荐之祖庙与五祀,鬼神飨其气焉,君子食其味焉。然则凉风至,白露下,天子出令,命左右司马衍,组甲厉兵,合什为伍,以修于四境之内,谀然告民有事,所以待天地之杀敛也。然则昼炙阳,夕下露,地竞环,五谷邻熟,草木茂实,岁农丰,年大茂。七十二日而毕。

从遇到庚子之日开始,要按照金的德性应时治事,天子发出命令,要求司祝之官选择圈养中合用的禽兽,以及秋日里先熟的五谷,到祖庙及五祀之神那里祭祀,使鬼神享用它的气,让君子宴食它的味。这时,凉风已至,白露已下,天子还要下达命令,让左右司马筹措铠甲兵器,组织军人队伍,在全国各地加强备战,告诫百姓有作战之事,并准备天地秋时所行的杀戮。这时,白天太阳甚热,夜间凉露已降,井田环绕,五谷逐次成熟,草木丰实,不仅农业增产,各业都同庆丰年。这些措施要持续七十二日才能结束。

睹壬子水行御,天子出令,命左右使人内御,其气足则发而止,其气不足则发 渎盗贼。数劋竹箭,伐檀柘,令民出猎,禽兽不释巨少而杀之,所以贵天地之所闭藏也。然则羽卵者不毈,毛胎者不  妇不销弃,草木根本美。七十二日而毕。

从遇到壬子之日开始,要按照水的德性应时治事,天子发出命令,命左右派人到内宫侍奉,此时冬寒之气若足,则发奸捕盗之事可以停止,若是冬寒之气不足,则窥伺抓捕盗贼。还要多多砍削竹类以制造箭支,伐取檀柘之木以制弓,命令百姓出猎野生禽兽,不论任何大小一律捕杀,以适应天地闭藏的要求。这样,卵生的鸟类没有孵化不成的,胎生的兽类没有中途流产的,怀孕的妇女没有胎儿夭死的,草木的根本也都是闭藏完好的。这样的措施持续七十二日才能结束。

睹甲子木行御,天子不賦不赐赏,而大斩伐伤,君危,不殺,太子危,家人夫人死,不然则长子死。七十二日而毕。睹丙子火行御,天子敬行急政,旱札、苗死、民厉。七十二日而毕。睹戊子土行御,天子修宫室,筑台榭,君危;外筑城郭臣死。七十二日而毕。睹庚子金行御,天子攻山击石,有兵作战而败,士死,丧执政。七十二日而毕。睹壬子水行御,天子决塞,动大水,王后夫人薨,不然则羽卵者段,毛胎者,妇娜销弃,草木根本不美。七十二日而毕也。

从遇到甲子之日开始,须按照木的德性应时治事,如果天子不收赋,就不能行赏赐,而进行大斩伐伤,这样国君就会危险,不然,则是太子危险,或者是家人、夫人死亡,不然,则长子死亡。这种灾祸将有七十二日才结束。从遇到丙子之日开始,须按照火的德性应时行事,如果天子屡行急政,则有“旱札”之灾,禾苗枯死,人遭瘟疫。这种灾祸将延续七十二日才结束。从遇到戊子之日开始,须按照土的德性应时治事,如果天子修筑宫室台榭,那么国君就危险;如在外修筑城郭,那么大臣就会死亡。这种灾祸将延续七十二日才能结束。从遇到庚子之日开始,须按照金的德性应时治事,不然天子如果开山动石,那么战争失败,战士死,而执政者丧亡。这种灾祸将延续七十二日才能结束。从遇到壬子之日开始,须按照水的德性应时治事,如果天子决开或堵塞大河,动了大的治水工程,那么王后夫人就会死亡,不然,则国中卵生的鸟类孵化不成,胎生的兽类中途流产,怀孕的妇女胎儿夭死,草木的根本也不完好。这种灾祸也将延续七十二日才能结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