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2018第四期《教师博览》(原创版),遇肖川老师的一篇文章《旅行的意义》,非常喜欢其中的一段话:我以为人生的目标,唯有让自己变得更卓越才是有价值的。尽管让自己变得卓越有多种途径,但概括地说,不过就是读书,行路,阅人,历事。当然,研究最为高级,也最艰深。
我从不敢给自己冠以“卓越”的目标,但达到它的途径我却赞同,并愿意继续付诸行动或进行新的尝试。
书始终是我最好的朋友。我不善交际,拙于表达,与人相处,木讷紧张。而一书在手,便会身心放松,沉浸其间。如果没有书的陪伴,我的前半生难以想象会是怎样的孤独乏味。从童年的黑白小画册,到如今随心所欲地读喜欢的书,是它们为我打开了一扇扇窗,狭小的时空于是注入了阳光、色彩、生活的纷繁与百味,还有对美好的憧憬和追寻。《菜根谭》云:“有木石心,具云水趣”,我想在文字的润泽中,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人活一生,一定要多看,多感受。常常在读书中,我豪情满怀,又一次次在现实中受到拘囿。肖川笔下的“行路”即旅行了,而旅行实则是一件奢华的事:需要充足的时间和殷实的钱包。
二十五岁,第一次登泰山,也是我第一次最远的出行;三十岁,第一次拥抱大海,感受海的波澜壮阔;三十五岁,第一次坐轮船,目睹滔滔江水滚滚东逝,初识“是非成败转头空”滋味;四十岁,第一次坐火车去东北,正值囊中窘迫,两天两夜的硬座之旅,体验了普通民众的辛酸,也由此痛下决心——长途旅行,告别硬座。东北土地的辽阔,却从此刻我胸间。
孩子考上大学,终于有时间陪年逾古稀的父母旅行,游北京、南京、杭州……一同赏大都市的繁华与名胜,圆父母远行的梦。看笑容写在他们苍老的脸庞,心中流淌的是一种更为完整的幸福体验。
四十七岁,第一次坐飞机,飞往呼伦贝尔大草原。在云海飞行,在草原徜徉,俯瞰蓝天的高远,领略大草原的辽阔,体验不一样的异域文化。行路,即旅行,打开大自然这本大书,行走间,欣赏间,尘埃涤净,神清气爽。旅行,是把美景写在眼里,把外面的世界放在心中。
阅人,阅坦荡之人,阅良善之人,阅有趣之人,阅有思想有眼界之人。阅清风朗月之人,自身也会变得神气清明。阅投缘之人,不刻意,不纠缠,淡淡地交往,深深地懂得,保持最舒服的距离,最纯净的境界。
所有的经历,顺境也好,逆境也罢,都是成长的基石,缺少哪一段,都不会成长为当下的自己。一段路,尽力攀爬过,就没有遗憾;一段情,认真付出过,就不必后悔。命运,有时是一种很玄的东西,不是谁都能掌控。最重要的,是把握当下,尽力而为,做好每一件份内之事,比如生活工作中的具体琐屑之事,而那些,恰恰包含了生活最本质的东西。
肖川说,研究,最为高级,也最艰深。作为一名平平凡凡的普通老师,谈不上“研究”。而教学,值得用心去做的领域的确有很多,比如学生习惯、健康人格、生命化教育,语文教学的阅读、表达、写作……浅浅地应付,轻松但无味。用心去做,实践,记录,反思,挑战中倒多几分有趣。有一间教室,有一群孩子,对我来说已足够,不关名利,无问西东。
行文至此,再温洪应明《菜根谭》所云:有木石心,具云水趣。希望往后余生我有这样的心,这样的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