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两本书的对比

最近看了两本关于小提琴教育的书,黄皮的是一个从业人士的群画像以及市场与行业方面经验介绍,框架感与信息量比较大,但过于细节与翻译的问题使得可读性非常差,黑皮的就是很典型的日记型成功学发展史,没啥深度与内容含量,比较鸡汤比较中国套路那种

看老外写的那本书感慨就是古典音乐这坑好大好深啊不是真爱或父母在业内有资源的一定不要入,看中国人写的这本就是觉得很多事情没有绝对,天赋好、找到了第一个对的老师再加一点运气,就这么成功了,好像也没那么复杂,所以两个视角,各取所需吧

第二本书没什么好quote的,就最后一句话普遍对中国家长还是有点参考:

“国内的古典音乐教育多是从前苏联借鉴过来的,以严谨严厉著称,而中国传统观念又是严师出高徒。再加上古典音乐好不容易引进国内,大家很珍惜,同时琴童多是独生子女,家长望子成龙。因此,中国琴童普遍基础教育很扎实,但也有弊端。

首先家长的功利心大强,常常是为了考级,为了升学,为了比赛,为了成名才让孩子,这样会据杀孩子对音乐的兴趣,并扭曲音乐用于享受的本质。

其次,中国的传统观念,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学生要服从老师,这是我们的优良传统,但是如果老师的教学方法不对,很可能会影响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

此外,国内室内乐教育开展比较晚且还不成熟,室内乐讲求和别人的合作能力,这点是音乐修养中至关重要的。

欧洲正好完全相反。第一,他们时对待音乐不会如此刻意地学习,家长一般不会强迫孩子练琴,比较强调凭自己的兴趣去做这件事情,所以国外的学生演奏中的音性都比较自然。

第二,他们一般不是独生子女,家里有一个孩子学音乐,别的孩子会学,而且往往会学习不同的乐器,从小就会在一起演奏,这就已经是室内乐的培养了。孩子知道怎么听别人演奏,如何与别人合作。同时他们的老师采取的是顺其自然的教育方式。所以教育都和中国相反,欧洲的学生室内乐很强,他们搞音乐的就真喜欢音乐,不是为了有朝一日功成名就。

但有一点他们是不能和我们比的,就是钢琴和弦乐需要童子功,国外学生的基础明显不如中国学生扎实

其实,技术通过训练可以达到一定水平。我常跟学生说,练琴最重要的不是练手,而是练耳朵。因为所有音准、音色、滑音、揉弦的问题,都是靠耳朵听之后才辨别出来的,所以从这个角度说耳朵比手还要重要。

而要知道自己的处理方式正确与否,就需要用脑子里的标准,这个标准又是通过不断学习积累得到的。总的来说,技术的标准是绝对的,但艺术的标准就不同了,会因每人的成长、学习背景不同而不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2011年10月20日为什么糊涂 回家的路上,晓晓打了个喷嚏,妈妈有点紧张:“怎么了?”却说成了:“怎么办?”说完...
    羊羊羊羊汪阅读 9,521评论 2 14
  • 一. 你要变成很好的你自己 1. 不是每一份感情都那么情真意切,只是各取所需 那个他,是不是高高的个子,是...
    文小它阅读 131评论 0 0
  • 今晚与朋友见面,她告诉我那个男生下个月结婚。顿时无语凝噎,他终究还是结婚了,而我一直期待着这一天。当然新娘不是我。...
    魅格体阅读 260评论 2 2
  • 这是 清水一点通 日更的第 149篇,希望能帮助到你。 2017年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世乒赛)将在北京时间5月30日...
    清水一点通阅读 322评论 0 0
  • 1,天气炎热,昏昏欲睡。属于自然和人体的自然规律。只能通过喝茶,间歇性休息调节。 2,看书不能即使反馈。在今年肯定...
    笨鸟小姐阅读 15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