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等着高考出成绩,我们来聊一聊名人考试时遇到的奇葩事吧。
奉旨填词的柳永:
《雨霖铃》那首词的作者是北宋专业词人柳永,他少有才名。24岁志得意满去参加科举考试,自信“定然魁甲登高第”,然而当年落第,愤而写下《鹤冲天》,“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他用貌似洒脱来掩饰内心的失落。
之后他又经历了三次落榜,一直到43岁才得以考中。自恃才高的他在科举路上走了二十年,期间他写过投赠之作,希望人生可以绕开科举走个捷径,但现实却屡屡和他开玩笑。
甚至有传说,他的屡试不第是因为他的皇帝粉丝宋仁宗。据说他有一次考中了,但宋仁宗读了他的《鹤冲天》后,御批:“此人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于是将他的名字抹去,柳三变据此自称:“奉旨填词。”
可是他终不甘心,改名“柳永”再次应试,才得以高中,但他的仕途也并不顺利。
全能才子苏轼
很多人喜欢的北宋词人苏轼,考试也充满了传奇色彩。
苏轼21岁时与19岁的弟弟苏辙一起进京参加科举考试,同时参加考试的还有39岁的曾巩,主考官是曾巩的老师——欧阳修。这次考试阵容够豪华吧?
批卷子的时候,这些有才华的人聚在一起就让老师为难了。欧阳修批阅了一份卷子觉得除了他的弟子曾巩,别人根本不可能写出这样有见地的文章。为了避嫌,他把这份卷子的主人定为第二名。
可是卷子拆开后才发现名字不是他的弟子曾巩,而是另外一个年轻人苏轼。因为欧阳修的美德,苏轼与第一失之交臂,但这并没影响苏轼对欧阳修的崇拜,在他的《东坡志林》中提到欧阳修总是恭恭敬敬。
不过那次考试苏轼也给欧阳修出了一个难题。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写着这样一件事情——苏轼那次的文章是论述为政的宽与简,他在文中引用典故道:“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主考官欧阳修遍查史料都找不到这句话的出处,后来知道是苏轼杜撰的。
苏轼后来圈粉无数,他的公众魅力就是从这次考试开始的。
爱国词人陆游:
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陆游进京(今杭州)参加锁厅考试——一次因陆家是官宦世家,得到恩荫参加的进士考试。陆游才华横溢,关心时局,文章写完,主考官陈子茂阅卷后取为第一。
但这个第一让一个人不高兴了,这个人就是以“莫须有”罪名杀掉爱国名将岳飞的秦桧。因为这场考试中秦桧的孙子秦埙也参加了,并且屈居第二,位居陆游名下。
秦桧怒了,次年(1154年),陆游参加礼部考试,秦桧指示主考官不得录取陆游。 从此陆游被秦桧嫉恨,仕途不畅。
好在陆游寿命长,熬死了秦桧。在他37岁时被宋孝宗赐进士出身,到他85岁去世,仕途起起伏伏。
明朝书画家唐伯虎:
我们很多人知道唐伯虎恐怕是因为一部电影《唐伯虎点秋香》吧,这个“三笑”的故事雏形在冯梦龙编的《警世通言》中收录,题目叫《唐解元一笑姻缘》。
“唐解元”表示唐伯虎乡试是第一名,其实唐伯虎早在16岁时参加童试,就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成为了唐秀才。这次在考取举人的选拔中又一次第一名,所以唐解元信心满满地踏上了去京城参加会试的路。
从苏州到北京,从南方到北方,唐伯虎车马劳顿,一路风尘终于到了。
到了京城,唐伯虎携同徐经拜访了他们的同乡当时是礼部侍郎的程敏政。程敏政即兴出题测试了夺冠呼声较高的唐伯虎,唐伯虎不仅当时对答如流,回去之后还把程敏政的测试题写成应试格式的文章在众举子中传,大家都觉得他果然写得一手好文。
然后问题来了!程敏政在唐伯虎走后不久,被任命为本次会试的副主考官,更传奇的是程竟然把即兴考唐伯虎的题出成了当年的考试题,而唐在考场上看见考题一激动,大笔一挥把之前写好的文章又写了一遍。
考试结束了,结果没公布就有人投诉程敏政卖考题,证据当然是唐伯虎考试前写好的文章。皇帝下令追查,徐经和唐伯虎入狱。
最后的处决结果是:“命敏政致仕,昶调南京太仆寺主簿;经、寅赎罪毕,送礼部奏处,皆黜充吏役。”(《明孝宗实录》卷一五一)就是让程敏政退休回家,举报的那个人从北京调到南京,徐经、唐伯虎革去举人,让他们去衙门充衙役。
程敏政在回乡第四天抑郁而死,而唐伯虎一生潦倒,靠卖画为生。
成绩已经出来了,想一想考试成绩与成功的联系也不是很大,大家都坦然睡去吧,明天开始着手报志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