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课程三点收获:
换个角度看一看:在你的世界 启动之时,父母已是你的父母,而在他们的世界中,你是成年后才到生命中的客人。对于这句话比较有触动,爸爸妈妈他们也是第一次当父母,这个还不像上学会有人教我们知识,这个只能靠自己,在过去那个年代,很少有父母会去学习正面管教这些育儿知识,大多数都是姥姥传给妈妈,奶奶传给爸爸,在广泛点就是都有孩子的朋友做到一起相互讨论一下,就这样探索着,和我们一起成长。如果他们不是我的父母,他们是个什么样的人?
我想我们总是对亲近的人期待过高,我们理应觉得我的朋友就是最好的,亲人应该是世界上对我们最好的,爱人也应该是无所不能的,那想想你作为子女,作为朋友,作为爱人,你是最好的吗?如果你都发现自己一身小毛病,为什么要求他们就的360度无死角呢?接受真实的自己,真实的父母。那个偶尔也会犯点小错误,不会用微信,半辈子也没出过国门的爸爸妈妈。原谅他们偶尔也会冲你发个脾气。不管怎样,都是一种真实的存在。
如果他们不是你的父母,你会 和他们做朋友吗?如果你不是他们的小孩,他们会喜欢你吗?
如果我们作为我和你这样独立的个体,我们想要建立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
(2)课程实操
想象你是一位传记作家,要为你的父母写一个小小的传记,介绍他们的生平,讲述他们的故事。
课下请做对父母一些小采访,问问他们的人生,他们的梦想,他们的生命里程碑,把他们的故事分别写下来。
如果父亲和母亲的故事分别有一个名字,他们的故事分别是什么名字呢?如:《记一个****样的人》《***的艺术人生》 或者,你可以为你的父母分别画一条时间线,直线、曲线、河流,什么形状都可以,将里程碑事件放在时间线上,看看他们的人生故事是如何展开的。观察父母的人生,总结一下,你从他们身上传承下来的最核心的价值是什么?从他们的故事中,你学习到了什么,可以支持到自己的人生?
记一个良善的普通人。
他家里兄弟有七个,他打小就被送到外村的人家来,一个寡言内向的人,很小就开始承担家务,也遭受着别人对他的冷眼冷语,一个从小就被抛弃的小孩,十几岁的时候顺从家里的安排,娶了村里一个和他一样寡言的女子,后来实在受不了离婚了,二十几岁的时候遇到一个特别的女人,他被她的无所畏惧,风风火火的性格所吸引,感觉和这样的女人在一起很放松,他笑的,看她闹,后来她们走到了一起,组建了一个家庭,开始的时候生活很拮据,他们住在村子里的茅草屋,后来大队修了煤窑,每家都分了一块地,于是爸爸在村中央修了一个房子,他一个人忙里忙外,,房子修成后他将户主写上了那个女人的孩子的名字,他们开始了一家四口的生活,他每天骑着二八杠的自行车去其他村卖东西,就这样养育两个孩子长大,不幸的是有一天女人腿上有了一个瘤,他带着女人进程,看病,这一晃就是好几年,女人从此卧床不起,他一个人干活,回来干家务,伺候女人,那几年,他一下子苍老了好几岁,后来女人还是先他一步走了,他一个人带着女人的孩子和他们自己的孩子生活,把儿子养大出去上学了,女儿也嫁人了,他带着他们两的孩子,就这样过着,他虽然平时不爱说话,但在村里名声极好,大家有事都喜欢找他帮忙,也都很照顾他生意,后来房子给了儿子,他带着小女儿搬到了人家不住的小屋子,渐渐的他上了年纪,只能做些体力活,供着孩子上学,好在也终于清闲了一些,有一天他也生病了,将女儿嘱咐好就去大城市里一个人看病,回来后买了几盒药,很多人来看他,说想吃啥就吃,看开点,他始终还是没舍的看病,他问女儿:你是想上学还是想要住新房子,小女儿奶声奶气的告诉他:爸爸我 想上学。于是他就开始计划着他的病,他的钱,女儿的 以后,他之前的养父母也来看他,但并不是关心她的病情,而是希望从他身上还可以捞些什么,好在欣慰的是小女儿终于变的有些懂事,会喂他吃饭,听他话,搀扶着他去上厕所,做烧焦的饭。他把所有的一切都提前安置的妥妥的,去世后小女儿去哪里,以后上学怎么办,家里东西怎么处理,等等都规划好了,后来抵过了冬天,在春天安详的闭上了眼睛,他终于可以好好休息休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