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篇文章有一个观点,个人极为不认同。说:“使用淘宝京东的是中产阶级、使用拼多多的是低收入群体、富人什么都不用,因为有佣人。”
现实真的是这样吗?还真的不是,起码在我身边的人京东、淘宝、拼多多是都用的。他们有年薪百万的高收入群体,也有毫无收入且年逾花甲的老人。
所以当然不能单纯的按照使用电商平台来划分使用群体的经济属性。
那,为什么会出现这么荒谬的群体属性划分呢?
其实,这就是一个大概率事件。而大概率事情来源于大数据分析统计。
没错,电商平台知道你喜欢买什么,喜欢买好的东西还是一般的,更知道你一个月收支情况。所以基于海量用户数据进行分析,你可能就被打上了标签了。
这在互联网圈子叫做用户画像,而画像的基础来源你你的每次购物,你的操作,等等一切有价值的信息,只要你安装了APP,就都可以很轻易的获取到。所以,你觉得APP推荐功能强大就很好解释了,智能推荐系统太了解你了,当然知道你想要什么啊。扯远了,重新回来。
所谓的大概率事件,很简单,比如淘宝上的用户60%以上都是高收入群体;拼多多80%以上的用户都是低收入群体。所以平台就被贴上了标签。
感觉是挺荒谬,对吧,就像自己明明收入4000,平均工资都9000多了,总有种拉后腿拉到脚后跟的感觉啊。
所以,大数据只是基于数据的大概率事件,具备一定的参考性,但是绝不能以偏概全。
为什么身边的人淘宝、京东、拼多多都用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各大电商有自己的各自的优势。
淘宝:起步是最早的电商平台,商品绝对是最全的,不仅能国内购,海外购也很方便。各种商品琳琅满目。而随着天猫超市、聚划算、天猫国际、菜鸟网络等家族的不断扩大,淘宝显然已经变成一个巨无霸了。霸主地位无可撼动。
京东:国内第二大电商平台,知道京东的人都津津乐道的是他的物流速度,的确要比其他平台快很多。除此之外呢,我的确没感觉出有其他优势,虽说打着没有假货的旗号,可是我在别的平台一样没买到假货啊。有一点就是,京东家的东西的确比别的平台贵一些。所以老二地位无可厚非。
拼多多:起步只有三年的社交电商平台,已上市,但是被假货风波波及到股票已经跌破发行价。主打拼单,而拼单价格的确比正常购买价格低很多。是否能登上第三的宝座,尚未可知。
而各个平台各有优势,作为使用者,我们更倾向于根据需求进行选择。而电商平台只有做到更好也才能获得更多的用户,单纯的划分等级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做的好,所有人群都是潜在的用户。
所以不要再进行看似科学的去荒谬的为消费者打上标签,如果你的平台拥有海量用户,且群体覆盖面非常广,那你就是最成功的。小众或许会过得不错,但是又怎么会做到超级电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