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1日,有六家企业上会,名单中出现了公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公牛集团”)的名字。而就在不久前,公牛集团还正在经历高达10亿人民币索赔的专利侵权诉讼系列案件。《华夏时报》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并从裁判文书网上确认,因国家知识产权局宣告专利无效,原告江苏通领科技有限公司(简称“通领科技”)起诉公牛集团专利侵权并索赔9.99亿元的案件已经撤诉。这意味着,公牛集团已经扫清了IPO路上的最大障碍。
公牛集团的前身是成立于1995年的公牛电器,靠卖开关插座和转换器起家。创始人阮立平是浙江宁波慈溪人,毕业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1995年“下海”创业,因为是芝加哥公牛队的球迷,因此把公司取名“公牛”。
公牛集团招股书披露,2018年12月,通领科技以南京中央金城仓储超市有限责任公司(被告一),公牛集团(被告二)作为共同被告,向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诉讼涉及两项专利,分别是发明专利支撑滑动式安全门(专利号为ZL201010297882.4)(简称“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电源插座安全保护装置(专利号为ZL201020681902.3)(简称“实用新型专利”)。
两项专利共涉及10个案子,每个案子的标的均为9990万元,通领科技的诉讼请求均是要求公牛就专利侵权行为进行赔偿。
在被起诉后,公牛集团向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部提起涉诉专利的无效宣告请求。公牛董秘刘圣松当时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表示,系列诉讼案件都还没有出结果。
《华夏时报》记者从裁判文化网公布的判决书看到,原告通领科技以专利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宣告无效为由撤诉,法院准许原告撤回起诉。
“公牛对原告(专利)会宣告无效应该是有把握的,然后双方达成和解,让原告不要再搞事,这样是双赢。”北京某知名律所要求匿名的甘姓律师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公牛应对诉讼的策略很高明,直接申请宣告无效“釜底抽薪”,省去庭上辩论的你来我往。
【大熊分享】
公牛集团最新遭遇的专利侵权诉讼,似乎也为申请科创板上市的企业提了个醒。根据上交所最新发布的科创板企业上市推荐指引,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创新企业,和属于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企业,以及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科技创新企业,将成为优先推荐的三类公司,这三类公司中一个共同点即是拥有大量的专属知识产权。
这意味着,如果后期有科创板企业在申请上市期间同样遭遇涉及专利等知识产权方面的诉讼,对公司的影响程度也许将比在主板或创业板上市的更大。
根据近日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开的判决书显示,历时两年,对“欧·派公牛”商标的无效宣告最终得以撤销,并为终审判决。对于“PBULL及图”商标的无效宣告也被撤销,10月国家知识产权局不服判决提起上诉,但最终没有得到法院支持。
所幸,能够赶在上会前夕,公牛集团商标权、专利权的纠纷终于算是告一段落了,不过其潜在的风险还是值得警惕。
大熊认为,申请创业板上市的公司首先要提升知识产权布局意识,针对自主研发的技术、产品提前开展专利布局、商标布局及著作权布局,避免被他人抄袭。其次要在技术研发时期,产品开发时期,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并针对外围技术提交专利申请,尤其是配套的知识产权,拥有完整的知识产权体系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