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的秋日,蒙蒙连绵不断地雨,雨是记忆的催化剂,让一起熟悉又陌生的事物日渐清晰,那些画面在雨中浮现,也在雨中消散,重庆高楼、高架林立和轻轨穿梭,导航不管用,江阔云低,江涛阵阵,远山如水彩。
重庆是座山城,城在山上,山在城中,群山怀抱着城市,群山和城市交错出现,特别透过车窗,看到的重庆,就像多面体一样,幢幢高楼直入云霄,群山中也有点点民居,时不时出现的楼宇亭阁,散落着、掩映在山腰间绿树丛林中,山城沐浴在阳光下、烟雨中、晚霞里都很美。重庆是万花筒,有多重模样,样样都精彩。
重庆是个不夜城,万家灯火齐明,层层见、叠叠出,高低上下、交相掩映,流光溢彩、灼灼然然、俯射江波,与星月灿烂、与水天一色,偶有江风习习和沙鸥翱翔。正是起伏的地势和依山而上的楼群造就了山城夜景。
巴渝,是长江上游有鲜明特色的民族文化之一,起源于商代,巴人生活在山川之间,受大自然熏陶,在经常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面前,炼就一种坚忍不拔的性格,十分英勇善战。
川军,以英勇著称,清末开始组建,后来参加了抗战中的所有的大型战役,给予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成为人所称道的铁血之师。巴人的军队也参加过武王伐纣,边唱歌跳舞,边勇往直前,很具有迷惑性。
春秋战国时期,巴族的民歌和舞蹈就十分脍炙人口,《昭明文选》称为“歌于郡中,下里巴人,数千人众。”舞蹈有盾牌、摆手和踢踏舞。历代诗词中巴山调对文学创作有一定影响。
巴族有位廪君在盐阳与盐水神女的交往,同族人利用这片“地广大、鱼盐所出”的地域,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早期的巴人活动于鄂西,以恩施为中心,所以“川鄂一家亲”。由于楚人扩展底盘,压迫巴人,造成巴人前夕,其都城即中心区域也渐次迁到“枳”即今天的涪陵,再迁到重庆,达到四川南充的阆中。
湖广填四川,是指发生在清朝的一次大规模的移民。据说,有湖北、江西、福建、广西等十几个省份的居民也在移民行列之中。奔腾的长江与嘉陵江在脚下交汇,有黄墙灰瓦、百年的车辙梦痕碾过的湖广会馆,这里曾经是许多商人的会客厅。
历朝历代修史,女性名人都载入列女传,而四川名将秦良玉是历史上唯一一位作为王朝名将被记载到正史将相列传里的巾帼英雄。她丈夫和儿子早死,带领“白杆军”先后参加抗击清军、张献忠之乱等战役,战功显赫,被封为二品诰命夫人。南明朝廷追谥秦良玉为“忠贞侯”。
张献忠“江口沉银遗址”, 出水文物超过1万。张献忠是中国最早白话文运动的先驱之一,比胡适还早300年。“张家长,李家短”这句白话俚语与张献忠有关。张献忠治成都时,派缉事兵丁,于大街小巷来往巡查。当时有两口子吵架到半夜三更,丈夫喝多了唠唠叨叨,妻子受不了,第二天这男子便被捉进官府。张献忠得报后哈哈大笑,“‘张家长,李家短”,分明是说我家长,(李)自成家短嘛!自成之谶!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是张献忠攻打渝城(重庆)时,在城外的庙里驻扎,强迫庙里和尚吃肉,破山和尚说,只要你攻城后不屠城,我就吃肉。结果张献忠答应了他。破山和尚说了这句话,他是为了千万百姓屠城。
中国最早的女首富巴清也是重庆人,她家有多座丹砂矿,器宇轩昂,相貌不凡,谈吐飞扬,注重丹砂质量,打造品牌效应,在内部管理上,奖罚分明,刚柔并济;在人事任用上,知人善任,唯才是举。她是秦始皇的“座上宾”。秦始皇举全国之力修筑长城时,巴清倾囊相助,曾捐出巨资。秦始皇下诏为其筑“怀清台”,以示褒扬。
涪陵乌江,崇山峻岭,绿水含黛,郁郁苍苍,山如斧劈刀砍、挺拔险峻,从红土中长出来的树直直的,悬崖峭壁上还有一些点点悬棺,重庆的山水、树木和人一样,是简单直接的,这条乌江是川黔重要航道,但由于险滩多、航速慢。
坐着慢悠悠船,我静静把乌江瞧仔细,船经过了重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是“世界首座非潜水可到达的水下遗址博物馆”,为了保护白鹤梁题刻,国家经过多年努力和设计完成。白鹤梁题刻,集聚篆、隶、行、楷、草,兼具颜、柳、苏、黄,富有文学、书法、绘画、石刻艺术为一体。乌江船工号子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很有节奏和力量感。
重庆沙坪坝,有座磁器口古镇,依山而建,邻水起城,布局灵活,是重庆主城区规模最大的巴渝传统民居,始于宋真宗年间,清朝及民国迅速发展,这里游人如织,有很多生意,我坐在一座清代民居对面吃着钵钵鸡,一种麻辣冷串,皮脆肉嫩、麻辣鲜香,这里的糍粑十分软糯香甜。
我爸带我去参观了渣滓洞、白公馆等红色旅游胜地,小萝卜头儿的父母宋绮云和徐林侠同年同月同日生,同年同日死,他俩都在杨虎城身边工作,担任日报社长兼编辑,参与抗日宣传工作,小萝卜头就去过一次磁器口,本来有偷跑的机会,非要回去找爸爸、妈妈,年仅八岁在松林坡遇害,这一天暴雨如骤,我和爸爸爬上松林坡,向杨虎城将军和小萝卜头致敬默哀。
参观了渣滓洞感慨良多,女子牢房比男子牢房拥挤很多,也不通风,条件更加险恶。四川大学的江竹筠从事地下抗日宣传工作,29岁遇害,他受尽严刑拷打、一字不露。
生长在重庆这片红土地的人们,坚贞不屈,就像小说《红岩》写得一样,在烈火中永生,地下当人毫不畏惧,理想崇高,抵御诱惑,劳碌奔波,忍辱负重,忠贞不屈,潜伏最深的共产党员“疯老头” 常去磁器口买菜,为越狱的计划作了巨大的贡献。
武隆山,属于多民族聚居区,有汉族、苗族、土家族、仡佬族等13个民族,特有的喀斯特地貌是“世界自然遗产”,这里空气清新,低头有涓涓流水、潺潺溪流,抬头有陡崖万丈、峭壁如削,隐隐约约还可以看到吊脚楼,“天生三桥”景区有天然形成的三座石桥,仰视、俯视都很有趣,还有各种千奇百怪的石头,有的像变形金刚、有的像大猩猩、有的像雄鹰,举目四望,还有一条瀑布飞流直下,这里是天坑。天坑脚下,有座“天福官驿”,始建于唐武德年间,用于川黔沟通,四周灌木苍翠,山川耸立,避暑效果很好,后来毁于战乱。张艺谋的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拍摄与此。
重庆的景色很美,是很多电影的拍摄地,包括《少年的你》、《风犬少年的天空》、《无名之辈》、《疯狂的石头》等。在这里有座民俗图书馆,我抓了一本武隆民俗看了一下,这有丰富的非遗文化,包括耍龙,仡佬族蔑鸡蛋、碗羊肉等,这里的嫁娶民俗是哭嫁,新娘梳妆的时候,哭得梨花带雨的。
大足石刻,是唐末、宋初时期宗教摩崖石刻,有儒、道教、民俗造像,以宝顶山和北山摩崖石刻最为著名,我和导游边走边聊佛教文化艺术,北山石刻唐代造像体态优雅,丰圆玉润;五代和宋代造像灵动飘逸,潇洒不羁;这有这全国最多的观音像,观音可男可女,观音无相。我最爱的就是水月观音,翘起来一只脚,衣带翩翩,很潇洒自由,嘴角含笑。
重庆江北是麻辣火锅的发源地,火锅起源于三国,古称“古董羹”。火锅最早起源于江上的船工,用水牛肚和水牛杂,现吃现烫,辣咸鲜,油不腻,解郁除湿,适于山川潮湿气候,重庆的牛油锅,人均50元左右。还有一处重庆最大防空洞火锅,是由多座防空洞组成,可以容纳50余桌一起吃火锅,很有氛围感。
在重庆江北的步行街,我找了一家不知名的小馆,火锅蘸油碟是为了降温,芝麻油香香的,加上蒜泥,辣香扑鼻、直通肠道的味道非常好吃,配上一杯坝坝茶解腻。我们住的楼下,有位小伙子开了家粉面店,店里的酸辣粉口感丰富、细腻爽滑、很有层次,小面麻辣鲜香,多重口味,很有嚼劲。
重庆的江湖菜,起源于河帮、马帮和袍哥之中,发迹于大排档、小酒家,因其有特色、有风味、有新意,不墨守成规,以以麻、辣、鲜、香为主,调味油厚料重,象一个莽撞少年,图一时之快,不计后果,受到食客欢迎,代表菜有歌乐山辣子鸡、邮亭鲫鱼、来凤鱼、啤酒鸭等。
重庆还有个名字,叫夔州,本来打算去奉节看看三峡,可惜行程太赶,没有去成,三峡在重庆有百余里,两岸相对而出、悬崖对峙,瞿塘峡(奉节白帝城)、巫峡(巫山巴东县)都在四川,三峡工程前的瞿塘峡双峰欲合,断崖千尺,涛声隆隆,三峡工程后的瞿塘峡峻峰依旧,已是高峡平湖、碧水静波、和美壮阔,秋季漫山红叶似彩霞、绚烂多姿、富有蓬勃生命。
巫峡相传是夏禹治水之时,西王母的女儿瑶姬耐不住寂寞,见到正在治水的大禹,送了他一本治水天书,还没来得及教方法就被王母抓走了。巫峡峡长谷深,秀峰百座,云腾雾绕,巫山云雨连绵,青山连贯,群峰如屏,别有云天,目不暇接,还有如泣声的猿鸣,不绝于耳。还有有陆游古洞、孔明石碑以及“楚蜀鸿沟”题刻那悬崖绝壁上妙笔生花和夔巫栈道。有个纪录片《话说长江》和电影《长江图》拍的三峡很好。
成都,称“蓉城”,这里的确有很多花色的木芙蓉,“宝墩文化”的古蜀国距今4千多年,距今3千多年的金沙遗址,出土了很多陶器和关于太阳崇拜的金银器,三星堆遗址有许多面具、人像、神树、象牙等千件文物。
当然最耳熟能详的是三国的故事,不得不提最著名的经典武侯祠,其实是“汉昭烈庙”,没有刘备目光如炬、礼贤下士,就没有初出茅庐、舌战群儒的诸葛亮,也没有“桃园三结义”出生入死的关羽、张飞。
武侯祠竹林幽幽、红墙彤彤、游人众多,几座汉代的汉代的石像生散落其间,宽阔的明堂间有刘备、关羽、张飞和诸葛亮等的人像以及各色牌匾,走在红绿相间的通道里,阳光透过头顶的竹林洒下,点点斑驳,翠竹摇曳婆娑,红墙岿然不动,动静相宜,犹如穿过一条时光隧,还有一个戏曲专展,里面有很多大师和古今陈列,蔚为大观。有个电影《好雨时节》就在武侯祠拍的,该片讲述了在地震中失去丈夫的吴月偶遇昔日恋人东河,两人再次产生了若有似无的情愫的故事。
杜甫草堂是建在唐代遗址之上,杜甫居住的地方附近有条浣花溪,还有亭子和寺庙,杜甫离开成都后,草堂便倾毁不存。他的诗写过“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当然最著名的是《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现在的草堂面积很大,是仿川西民居建,有一处位于红墙夹道、修竹掩映的由碎瓷镶嵌、古雅别致的“草堂”影壁。诗圣才绝伦,诗卷似情亲。可怜当时境,今心同古人。
锦里,从前是织蜀绣的地方,夜晚漫步在锦里的青石板路上,幽静地能听到吱吱呀呀的脚步声,亭台楼阁、府第民居、商铺戏楼坐落其间,道路蜿蜒向前,川茶、川菜、川酒、川戏和蜀锦等商品琳琅满目,远处还能闻见淡淡芙蓉和桂花香味,以及夜市小吃的香味。
宽窄巷子,是人最多的地方,人头攒动,喧嚷繁华,由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条老式街道及其之间的四合院群落组成,平定了准噶尔之乱后,年羹尧在当年少城基础上修筑了满城,专驻满蒙八旗官兵。
朋友推荐我去看了薛涛坟,唐代女诗人薛涛用彩笺写诗,流传诗作90余首,叫《锦江集》。42岁的薛涛爱上31岁的元稹,薛涛等了23年,元稹丧妻再娶。
去都江堰的路上,碰见好几辆熊猫专列,里里外外画满了熊猫,可可爱爱的,这里有很大的熊猫基地。都江堰水利工程,由战国李冰父子建造,由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进水口三大部分和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属工程构成,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鱼嘴分水)、自动排沙(二八分沙)、控制进水流量(宝瓶口与飞沙堰)等问题,消除了水患。
宝瓶口的波涛汹涌澎湃,就如同千年前一样,如今的三峡工程就是现代版的都江堰。三峡工程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显著节约资源和减少碳排放。同时,该工程在防洪、航运、补水、生态及地质安全等方面发挥了综合效益,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青城山群峰环绕起伏,林木葱茏幽翠,享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中国画坛“五百年来第一人”的张大千与青城山结下不解之缘,他沿着丹梯、踏着幽意、伴着花香、随着鸟鸣,走上青城山,开始他与青城山缠绵一生的感人恋情。他曾在此作画1000余幅,作诗亦颇多,我想起了他的《青城天下幽》,画中的淋漓山水就如眼前清逸萧散、云山雾绕的青城山一样。
川菜是八大菜系之一,广受欢迎,覆盖面很广,烹饪技法有煎、炒、油淋、酥炸等40种,以麻辣、鱼香、怪味为主,博采众长,善用三椒,口味醇厚多样,变化万千,百菜百味,代表菜有宫保鸡丁、鱼香肉丝、水煮肉片、夫妻肺片、口水鸡、回锅肉、麻婆豆腐、东坡肘子、酸辣土豆丝、麻辣兔头、灯影牛肉等。
“川”字指得是山间的平原,就像成都盆地一样,三面环山,自古富饶,所以有“少不入川、老不入蜀”的说法,这里最多的就是麻将馆和茶馆,还有龙门阵和侃大山的各色人等,川麻规则繁复,但是十分有趣,四川的茶馆还有川剧可以听,我们欣赏了一段川剧和变脸表演。
多灾多难的四川,有着壮美山河;火辣辣的四川,有着火辣辣的人民;四川即现代又古老,即繁华又清幽,即立体又平阔,即活力又温暖,这就是四川。四川如交响乐,汇集了方方面面各种乐器,有林林总总个乐章;四川像诗篇,是自由奔放的散文诗,没有特定的规则和音韵,本本分分、真真实实,美若到奇处只是本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