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和同事们去了永宁和梧林两个古村落,在商业发达的闽南地区,却也让我找到一种特殊的文化根脉,一种生生不息的爱拼善赢的文化力量。
永宁是一个安静的海边小镇,在古街的蜿蜒里,我追寻到番仔楼旧日的风姿和旧商号曾经的辉煌。在这个著名的侨乡,以前很多人为了生存,飘扬过海,辛苦打拼,创下基业,还是会源源不断地寄钱回来,或是自己设计,融合了闽南民厝和南洋、西洋风格的房屋框架和细节,建筑了别具一格的"番仔楼",红砖灰瓦,绿树红花,更有旧时王谢堂前燕、断檐枯草、斑驳脱落的英文字母、破壁残垣等。我们还能看到上个世纪五六时年代留下的痕迹,如标语和旗帜。特别令我喜欢的是一户普通人家前镌刻的对联“凡事总求过得去,此心先要放平来”,这或许就是寻常百姓家的生活智慧。
在梧林,远远的,我就看到几座如上海外滩旧租界的灰色大楼,完全的西洋风格,走近一看简介,果真是房主蔡先生从上海带回一百多名原本建设租界的建筑工人回来建的,气宇轩昂的建筑风格和具有东方古典美的旧院落相得益彰。在那个旧院落,有一棵神奇的古老榕树,像是从屋顶掉落,遒劲的根在整个院落错落交织,有的像犀利的龙爪嵌进了厚重的墙。蔡先生家族早已都在南洋,空空落落的房屋似乎只有这棵老树在忠实地守护着。
在梧林的村头,我们还看到一个用玻璃保护起来的红砖断墙,一问村民才知道这堵墙有600多年的历史,代表着这个村庄的发源地。忽然想到我的老家,故园人称的“新楼”,方形土楼,近千年的历史,但如今也是诸多败落,需要修修补补。
记得毕业时,大学老师曾百般劝我不要来这里工作,说这里人是海盗的后裔,而我却在命运的安排下来到这里,当初的种种不习惯,甚至想逃离,如今却越是了解,越是喜欢上这里,这是一片神奇的热土,已然把他乡当故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