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十七。
前几天看综艺节目《圆桌派》,陈丹青和窦文涛他们围在一起,讨论现在的年轻人为什么那么焦虑?
提到一个“供应生活方式”的观点。大意就是:
这个时代已经都被打通了,所有人的生活方式都被曝光。大家都在宣传,都在倡导更好的、更光鲜的、比你现在更成功的生活方式。但是大多数人是达不到的,这不是下载一个app,上一堂微课的问题,也不仅仅是不够努力的问题,有些东西你再怎么努力也没用。
这样就会导致很多年轻人开始不知所措:别人有更好的生活摆在那里,你能看得到,但够不到。焦虑是难免的。
大家都觉得焦虑是“比”出来的。但经过认真的自我剖析,我还是判定自己的焦虑并不来自攀比。
真羡慕过去的待业女工啊,找工作直接利落又潇洒:骑个脚踏车在路上瞎逛,突然在某根电线杆子上看到一个招聘启事,看着不错就揭下来,去理个发、洗个澡、背个彰显自信的公文包、一身抖擞地上门拜访碰运气,行就留下。
不行就撤,改明儿继续骑车出去逛呗。
一个城市贴着招聘启事的电线杆总共那么几根,挨个去碰运气,纺织厂钢铁厂居委会地方报社,顶多十来天就碰完了。如果运气实在差,个人能力实在拿不出手,那“还好家有几亩地”,撸撸袖子告别红尘,也不怕人笑话啊。
(虽然是我瞎胡诌的,但隐隐感觉差不多就是这样。)
因为我是学校学生会勤工部的干事,专门给同学们找兼职的,还要跟商家进行沟通,每次把兼职信息一发布出去,很快好友添加就会有一大帮人,然后就要一个个点开,开始跟同学们进行沟通,有些是嫌工资太少,有的是嫌时间太长,有些是觉得太累,有的是抱怨这个抱怨那个……这都让我很无奈,既然没想好为什么要来,既然来了为什么不能做好吃苦的准备,既然要问为什么不好好说话,她或许不知道,她是对我一个,我却要对多个,焦头烂额呀。当然,我也很理解他们找兼职的急切心情和焦虑的,但都想做一个既轻松,工资又高的兼职,那显然是不现实的呀!(虽然有抱怨的成分,但却是我今天的灵感来源,莫怪!)
朋友问我:“如果有这么多机会,那么你会对你想做的第一份兼职有期待吗?。”
我:“啊我当然有期待啊。如果是我很喜欢的工作,那钱少一点也没关系;如果是不喜欢的工作,那钱一定要多吧!”
她:“那不行…你要继续想,想出一个非常具体的理想。”
这段咨询最终不了了之。她说的“具体的理想”,我一直没有想出来。或者说,我能隐隐地感觉到这个概念,仿佛就在伸手能够着的地方,但就是看不清楚。
仔细想想不禁感到苦涩,在面临选择多得让人发昏的我们这一辈,和物资选择都及其匮乏的爸妈辈比起来,不知到底是哪一代人更没出路?
直到那天听陈丹青回忆起自己的“毕业季”:
“我们小时候,不要说想有个工作,就想要有个单位。当时有一个农民办的骨灰盒场,发现我会画画,让我去画骨灰盒。我马上就答应了,我画了600多个骨灰盒。因为这样我就有一份工了,终于不用下地了。所以当年,我们所有人要求都很低,不下地种田就是最高理想。”
最后这四个字:最高理想,很触动我。当年的最高理想,是“把岁月熬过去”,没有人会多想,没有人攀比。所有人都很苦,但这种苦,有一份笃定在里面。如果有学习,那我就好好学,如果有工作,那我要努力做,没学习没工作,那我就认真种田,总之是很单纯地想要活下去,真动人!
“想要活下去。” 我决定把革命时代的这句“最高理想”,作为我的第一个“具体的理想”。因为能在离家百里之外的地方活下去,就已经很好了呀!
至于要活得好,活得舒服,活得离梦想很近,那应该是第二个、第三个、和最后一个理想吧。只要它们不互相争抢,不乱了顺序,只要我把它们串起来,一个连着一个,大概就可以了吧!
最后分享一个很早以前民间流传的段子吧:
说冯小刚抽烟、戒烟、抽烟,来来回回好几次,现在又抽上了。有人问他缘由,他说:“我在这世界上,唯一一件不需要跟别人商量,自己一个人就能决定的事儿,就只有抽烟了,我干嘛要戒呢?”
跟冯导一比,我们真是太自由了,能擅作主张的事儿太多了,值得骄傲,对吧?!
ps:不搬运鸡汤,只生产元气,感谢你的阅读,如果你喜欢我的文字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我是十七,我在泸州跟你说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