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首发于公众号:唯渡。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鲁迅
我有个朋友,生完孩子一年。隔三差五在朋友圈发孩子的照片,最要命的是,每次连续发五六个,对,经常霸屏。内容围绕孩子生活的点点滴滴展开:孩子摔个玩具、孩子出去玩摆的pose、孩子买件新衣服,就连孩子睡着了也要拍一个。
你说她什么心态?
毫无疑问,她很开心。孩子就是她的世界。
可是每天打开朋友圈看到她动态的人,怎么想?
大概会觉得,特别无聊,或者厌烦。
久而久之,讨厌她动态的人屏蔽她或者拉黑她。当然,有些交情的人,还是偶尔给她点个赞,意思意思。
你说她做错什么了吗?没有,她只是分享喜悦。这年头,时间如此宝贵,没有人愿意为你的几连发驻足停留。
只是当分享超出界限以后,就是制造网络垃圾。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有着不同的思维模式与知识结构。所以,每个人的悲喜哀乐都有独特的存在。但是,抱歉,你的悲哀我没有时间安慰,你的快乐我不想点赞。
多年没见面的初中同学h,每次出来个什么电影,她就要秀一把----发个票根图。我实在是对这种行为无解,你说好歹可以发个电影图啊,但是她就不,她就只发票根图。你说她水平低?这一点我也不清楚,但好像爱发票根图的人大有人在,尤其是妹子居多。
除了爱发票根图,还有一种人,喜欢发美食图。通常是上午九点左右,她们终于修好了一张图,半个盘子、刀子、叉子、还有一个手机或者本子,盘子里的点心看上去可口诱人。最初看到这些,我在想,这种人肯定是白领,构图这么巧妙,生活如此精致。但后来仔细思忖后,发现她们是真的low。偶尔发个拼图还可以,隔三差五发,真的很让人厌倦。
人性,真的是很复杂诶。人人都想在更高一水平线装逼。
朋友圈剩下的那些人,大致可以归为业务需要。工作需要你转发一段段激励人心的鸡汤,看上去对仗工整,深入人心,有设计师、推销员、卖保险的,等等。这类人,每天不忘给自己鼓励,时不时说一些正能量的话,将工作延伸至熟人圈,亲戚朋友都知道他们做什么工作,所以,标签也很单一。
除了感到悲哀,我实在找不到一个形容词,描摹他们。
我觉得最真实暖心的,还是父母辈的人,偶尔在朋友圈分享一个“震惊,某某地区将要怎么怎么”,以及一些诸如“夜读”类的鸡汤。他们面对网络,没有太多的筛选能力,常常转发一些特别“骇人听闻”的新闻。父母也不容易,好不容易学会用微信,还经常关心着我们的生活。如果没有屏蔽她们,最想看到的赞,还是爸妈的赞。
活到今日,大多人间的悲乐已经看透。
十年来,中国互联网经历了由简到繁的过程,我们从热衷陌生人社交再次走向陌生人社交。我们想在陌生人里扎推,不过是为了找寻另一个“我”。
我不想在朋友圈分享我的生活,我不想别人说我的生活乏善可陈,我不想别人看到我的落寞。Ok,终于关掉了它,仿佛去除了眼角的痔,挖掉了心头的疤,不必再为发图文时再三权衡------内容是不是颓废、会不会触碰到别人、他们会不会说我矫情。
我又可以换一个没人认识我的软件,并乐此不疲的展现我的“生活”。
“若能避开猛烈的狂喜,自然不会有悲痛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