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书亚追到车站,载着朵拉的大巴车早已开走。泪痕还在脸上,他拿出和朵拉合影的那个小盒子看着,笑了。这个离开他的人,是初识时的骗子,是共患难的朋友,是恩人,也是母亲。
这是个聪明的孩子。约书亚是早熟的,但他毕竟还是个孩子,依然有着孩子的童真,对未曾谋过面的爸爸的渴望,让他对给爸爸写信这件事始终执着。他的妈妈阿娜两次来找朵拉写信,态度是有变化的,约书亚肯定在妈妈那里花了好多功夫央求。也或许,这个聪明的孩子看出了妈妈对爸爸的埋怨背后真实的感情,他自己想见爸爸外,也希望实现妈妈的心愿。
孩子天生敏感,他对于恶意与好意有着自己的判断。初次见朵拉,初次见朵拉闺蜜艾琳,有着不同的态度。对于朵拉,他看她的眼神是怀疑的,第二次来写信时更是直接说“妈妈,你怎么知道她会把信寄出去?我看见她没把信装进信封里。”他对于朵拉的不信任从这时已经开始了。拒绝朵拉给他的食物、在朵拉家发现未寄出的信、被朵拉送去所谓的领养机构。信任一次次被消耗,再加上不良的第一印象,他们俩走上寻父之路必然是磕磕绊绊的。直到他们在异乡走投无路时搭起了写信的摊子,感情才凝结在了一起。
约书亚是早熟的,却又是很懂礼貌的小朋友,虽然可以窥见他生活环境的复杂,但妈妈还是给了他很好的教育。当他质疑朵拉寄信的问题时,妈妈阿娜说:“真没礼貌,她可帮了我们大忙。”之后约书亚在提到妈妈时还说:“我妈妈从来不偷东西,她也不会喝醉。”这给了孩子很好的影响。在朵拉家,他谨慎拘束,征得同意才去洗手间,懂事的让人心疼。遇到卡车司机凯撒时,他是很饿的,但是没有吃他的食物,约书亚的经历让他时刻怀有戒心,不轻易相信陌生人。
当约书亚找到了哥哥们居住的新家,看到爸爸妈妈的那幅画像,确定了这是他要来的地方。可是并没有讲出自己的真名,此时的他是信任朵拉的,他需要她来下决心。朵拉走了,在车站遥望朵拉远去的约书亚流泪笑着,他完成了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