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这么一个怪现象:学生常常叛逆逃离父母的约束,然而,当家长放手让孩子自由发展的时候,他们却又扭捏作怪。明明已经给了你最想要的自由,为何又想要去依赖父母呢?自由到依赖之间难道是必然的循环往复么?什么是自由?
弗洛姆是这样说的,自由是人存在的特征,而且,其含义会随人把自身作为一个独立和分离的存在物加以认识和理解的程度和不同而有所变化。也就是说,一千个人心里面有一千个“自由”,它是模棱两可的,一方面,人摆脱外在的权威,日益独立;另一方面,个人日益觉得孤独,觉得自己微不足道。
日益发达的科学技术、市场规律决定的人际关系、超级大企业的强大权力、情感诱导式的广告方式和政治方式以及战争的威胁等等,这一切都让个人强烈感觉到自已的渺小和无能。
我成为一个独立自由人能怎样,我不是还是不能真正掌控自己的命运么,这一切,难道不是早已被设定好的么,就像美丽新世界一样,个人自由意志的觉醒,最终结果就是被流放到一个无人问津的孤岛。如此,便不难理解为何如此多的青年人在为何逃避自由,选择依赖。
个人无法忍受这种孤立,便面临着两种选择:或者逃避自由带来的重负,重新建立依赖和臣服关系;或者继续前进,力争全面实现以人的独一无二性及个性为基础的积极自由。
我们常常想象自由带来的种种美好,却没想到,美好的获得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谁能想象蝴蝶在化茧成蝶的过程中遭遇的忍耐和痛苦。
若你以为选择了逃避就能万事大吉,那就错了。
逃避自由,它可以短时间内缓解你无法忍受的焦虑,避免了恐惧,使生活成为可能。但是,完全放弃个体性和自我完整性的你,也只是一个随大流的空架子,行尸走肉,按照文化模式提供的人格把自己完全塑造成那类人而不自知。人,之所以为人,在于他的创造性和能动性,放弃这些的你,也只是社会大机器中被丢掉的螺丝罢了。
儿童常常代表生机与活力,难道仅仅是因为儿童的生理机能远远超过成年人么?随着年岁的增长,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愈发匮乏,难道不是我们选择趋同而放弃了自由么?我们对自己生活的世界再无好奇心,再无改变它的野心,心如死灰。
个人迷失在巨大的城市里,高耸入云的建筑,震耳欲聋的无线广播,一日三变的新闻标题使人无法断定什么最重要;百名女子同时演出,她们的动作像时钟那样精确整齐,像机器那样流畅自如,而个人却被湮没了;还有节奏强劲的爵士乐……种种细节表明人只不过是广袤空间里的一粒尘埃,他所能做的一切就像一个长途跋涉的士兵或流水线上的工人那样随波逐流。他能活动,但独立感、意义感已不复存在!
尽管如此,社会上还是有选择自由的勇士!
他们无论遇到再大磨难,依然坚定自己的选择。他们追求自由,向往遇见真实的自己。他们能够真正表达自己的情感、感觉和思想。他们拥有自己的独立和完整。他们与自己、他人、自然和世界相连。他们实现自我,独一无二,除这个独一无二的个人外,没有任何东西值得他们追求和承认。他们生命的中心和目的是人,最终目的是个性的成长与实现。他们能充分实现自己的潜能,并积极自发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