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内容就《制作我的小乐器》。分成了两个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
第一课时讲解了如何设计一个自制乐器。
上课环节包括以下主要环节。
【聚焦】播放一段音乐会的视频。请孩子们认真倾听并观察出现的乐器。
因为有慷慨激昂的音乐会,很多孩子看得很认真,观察的时候还会小声兴奋地说出现的乐器名字。我觉得我让孩子们看到多类乐器的目标就达到了。
【认识乐器种类】
提问:你观察到了哪些乐器?
然后根据学生回答,结合课件的相关图片,认识了三大类常见乐器:管乐,弦乐,打击乐。在这个过程回顾或者介绍了每类乐器的发声原理。
【自制小乐器的方法】
这个环节我播放了很多自制乐器的视频和图片,目的大致有三,一是给孩子们更多创造的灵感,二是大概学习制作的方法,三是强化我们自己也可以做出很多有趣乐器的信心。
【设计我的小乐器】
先讲解了我们需要明确的问题,哪一类乐器?需要什么材料?怎么设计图纸?明确了这三个问题后,每个人完成自己的设计单(因为手册上没有记录单,所以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自己进行设计),由于疫情关系,无法分组完成,我是建议孩子们自己独立完成自己的乐器。
五:提出下节课需要自备的物品和提交乐器的要求。
1.口袋(用于装领取的器材),剪刀,胶带,双面胶。
2.上传不少于十秒的有音律的演奏视频到群相册。
第二课时,制作小乐器。
首先,教师先检查学生的记录单是否合理,合格的根据自己的设计图纸来领取相应器材。
这里关于器材的准备有点费心思,因为在教室上课,考虑到材料的多样性和零碎性,没有让学生自备,是教师委托家委会统一提前购买班级所需材料,教师先准备了一些购物清单,保证每个孩子有自己的一份材料,按需所取。教多少班就要联系多少班,当老师还是得有耐心呀。
然后是学生领取器材,制作乐器。未完成的带回家制作,上传乐器成品和演奏视频即可。
最后是等待学生作品上传,给予相应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