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告:基本没有剧透,欢迎不同意见的朋友拍砖!
《外星人》在豆瓣只有6.4分,远低于“疯狂”系列前两部作品--《石头》的8.4分和《赛车》的8.1分。许多影迷甚至在看完发帖吐槽,“大过年的,拍得这叫什么玩意儿?”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既然那么多人狂喷这部片子“水”,那作为宁浩的拥趸,我觉得还是有必要站出来跟大家聊两句。 这一次,宁浩没有继续把注意力放置在叙事结构上,而是深耕主题的铺陈与渲染。这样一来,影片多少显得有些平直,少了沟沟绕绕,比较沉闷、不好看。
《外星人》根据大刘的原著小说《乡村教师》改编。但事实上,这是一部作者性很强的商业电影。与“疯狂”系的前两部相比,《外星人》无疑承载了宁浩最密集的思想表达,一些极端个人化的思考认知,对人,对事,也对自己。
1、拿自己开心
从《赛车》职业生涯失败的赛车手耿浩,到《心花怒放》人生陷入低谷的音乐人耿浩,再到《外星人》江湖耍猴人耿浩,“耿浩”就是一面镜子,投射出宁浩亦真亦幻的影像。
雾里看花,虚无缥缈。
总是固守着内心的一丝坚持,却也感觉到这种“保守”在商业浪潮的席卷下,最后可能尸骨无存;也曾犹豫、也曾妥协,却始终想争取有底线的尊严;渴望得到尊重,却发现得到的往往是更大的嘲讽。
所有的“耿浩”全都如此,《外星人》中的,不过是将这一形象的内涵,进一步深层次的固化。 人活在这世上,太难!
花果山,耿浩耍猴的舞台。在世界各国微缩景观的包围下,逼仄的龟缩在一个局促的圈圈里。前有全球化浪潮的大势,后有“火锅城”商业洪流的裹挟,作为传统手艺人(是否是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姑且不提),耿浩想要的只是传承技艺,但这种坚持似乎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作为师兄弟、好基友,大飞更懂得顺势而为。与大时代的历史进程相较,他对耿浩的反复劝说才更为致命。他清楚传统文化的脉络,又洞察社会发展的方向。作为耿浩“信仰”最大的罩门,大飞一直在试图突破兄弟坚持的心理防线。
如果转身去看一下最初的《香火》《绿草地》,会发现这个当初更加关注社会现实的导演,是如何一步一步完成向商业电影“归化”的嬗变。
这种自我改造的痛苦,只有被自我改造的人才真正懂得。
弱者卖惨,强者自嘲。所谓成长,也不过是伤口结了痂、撕开、然后再结痂,再撕开。如此反复不再觉得疼,皮实了,扛造了,也就成长了。
外星人怎们样,懂“巴甫洛夫”吗?一皮鞭下去该蹬自行车蹬自行车,该劈腿劈腿,都不用等哥们招呼。主观能动性是外界强力施压逼出来的,不管地球人还是外星人,都一样。
贱!
所以,“耿浩”总是特别累,物质精神一把抓、两手都要硬。想跟女孩子搞对象,但却总有着不合时宜的羞涩,郝义看不上;想追求体面的生活,却总想“站着把钱挣了”,大飞也看不上。
总之是特别拧巴,仿佛与这个社会格格不入。他看世界、世界看他,两看相厌。
耿浩冲着屏幕大喊,“我就是个耍猴的!”也许,这只是他最终想要的,不一定是认可,但至少是起码的尊重。如果生活还有希望,他自该被善待。
这个社会里还有多少“耿浩”?我们都不过是芸芸众生中的小人物。
2、拿彼国开涮
《外星人》在彼国是禁止上映的,原因很简单,感觉自己被侮辱了。
作为一部贺岁的商业电影,宁浩在《外星人》中设置了一些反类型桥段,调侃一下无所不能的彼国特工,以及傲娇的彼国政府。大家开心一下,结果彼国人民不开心。
所谓高处不胜寒,站在国际舞台的前端,你们挥着大棒指东打西、轮天舞地,自当有这方面的心理准备。另外,彼国X莱坞的电影也不乏对我们的嘲讽,只不过手法也许更隐蔽一些、晦涩一些、造作一些。
“高级黑”,那也是嘿呀!
被微缩景观蒙得满世界找外星人暴力执法、约翰对待戒酒亚裔以及黑人同事的态度、密布弹孔的白宫......在开黑的背后,我还是读出了一些与文化心理有关的信息。
这仍旧是两种文化传统之间的差异,仍旧是各说各话的不妥协。彼国的“普世价值”无法理解源自农耕文明的人情事理,而后发现代国家对霸权的打压也是极为不满。
国家之间认知角度差异导致的冲突和对抗,不过是人与人之间矛盾的升级版。更何况,还有更深层次的国家利益博弈,那是一种更为复杂、更多维度的交锋。但也不是不能从撕逼走向理解,从理解走向和解。
黑,从来都不是目的。喝两盅,我们可以做生意嘛!
3、拿“酒”说事
这个全片最能表意化的符号,也是被黑出翔的焦点。
看到酒,人们自然而然想起中国社会的“酒文化”。由此说开去,一切都落脚在柏杨先生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中“酱缸文化”的讨论。
于是乎,糟粕啊糟粕,沉渣啊沉渣。就好像除了中国人,外国人都不喝酒一样;就好像在酒桌上说事是中国人的发明传统一样。
不可否认,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酒文化”在演进的数千年间,其内容实质早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里面充斥着阴谋、算计、利益的调配、权力的逻辑,很多“潜规则”诞生于酒桌又作用于酒桌。
但“酒”最初的作用是祭,作为感恩上苍、联络神仙的介质,其根本目的仍在于“和”。作为整体性思维与研究人属性的集大成者,中国古人对于“和”这个问题上认识很深刻。
至于,后世“酒文化”中勾兑的私货越来越多,那是以“酒”为内容的文化系统出了问题,还是人性的作用力影响了“酒文化”导致其发生蜕变?
影片中,“酒文化”确实作为一种手段,影响了外星人对使命的抉择。在跟大飞、耿浩喝了几次酒,外星人被泡透了。我愿意将此视为对本民族文化的自嘲、反讽,一种合情合理、不遮不避的审视与反思。
也许这种文化积淀让人觉得不待见,那大可弗远自持,邀一众人喝喝茶也没有问题。如果仅仅将“酒”视为阴谋的前奏、酱染的工具,那就不是“酒”侵蚀了你,而是你误解了“酒”。
万事万物的观照,都不过是人内心本源的投射。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到美女就想困觉......我们要修正的,其实只有自己的认知;亟待提升的,依旧是还不算高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