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社会,要背景?
没有。
要经验?
没有。
要金钱?
没有。
一些硬件设备不够齐全也没关系,但有一样你不能没有。
那就是人情世故。
1
娜娜毕业后在一家广告公司工作。
对于这份工作,她很有激情。
可是,前段时间发生的一件事让她对工作烦透了。
娜娜嘴很甜,上司很喜欢她。
在上班时间她喜欢和其他女孩一起叽唧喳喳,上司也很少批评她。
但是在工作时间闲聊肯定会影响工作。
娜娜对工作没有什么时间观念,她完成任务总是比别人晚。
一天,开会的时候,上司说了她两句。
没想到,她当场就委屈地哭起来。
上司劝也不是,不劝也不是,只好尴尬地愣在那。
同事哄了她半天,她情绪才好一点儿。
经过这次事件,上司不再批评她了,但是大家好像都躲着她。
每次谁和她说话时间有些长,都会有同事提醒:“别打扰她了,让她好好工作吧。”
简直把她当成小孩子一样,连哄带骗的。
她想,再这样下去恐怕心爱的工作就要对自己说再见了。
受到批评就哭鼻子是小孩子会做的事。
作为已经成年的你,如果还有这个习惯应该马上改变。
社会不同于家中,哭鼻子也不会有人心疼你。
你已不再是小孩。
不要认为自己是需要保护和帮助的对象。
既然你已经身在江湖,就要承受江湖中的一切,当然也包括风雨。
在这个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社会中,不要期望别人保护你,而要自己练就一身功夫。
套用一句电影台词:“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2
一位计算机专业的博士生在拿到毕业证以后,找工作一直不是很顺利。
公司不是嫌他没经验,就是认为他学历太高,小庙容不下大菩萨,好多家公司都不录用他。
他思前想后,发现问题出现在学历上。
于是决定收起所有和学历有关的证明,以最低的学历前去应聘。
不久之后,他被一家软件公司聘为程序输入员。
他工作一丝不苟,深得同事和主管的喜欢。
主管发现他能够从程序中发现一些错误,这一点引起经理对他的重视。
于是,他向经理亮出学位证,经理给他换了一个与大学毕业生对口的职位。
渐渐地,经理发现每次开会时,他都能提出许多见解独到且具有价值的意见,比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有思想、有见解。
于是,他又向经理亮出自己的硕士证,毫无悬念,经理又提升了他的职位。
公司遇到研发难题,那些技术元老都束手无策,但是他却能够“手到擒来”。
于是,老板越发觉得他和别人不一样,就对他“质询”一番。
此时,他才拿出博士证,经理认为他是位踏实能干且机智过人的人才,对他的能力和水平也有了全面的认识。
于是,决定好好重用他,任命他为技术总监。
在社会里求生存,必须先要去适应它,做个适者。
掌握它之后,再利用它的特质,想办法做个强者。
适应生活,需要从自己开始改变,而不是一开始就要改变别人。
假如你不愿意改变自己去适应生活,那么改变生活则无从说起。
江湖是个适者生存的地方,如果连生存都成问题,你怎么去改变?
3
敏敏毕业两年,工作稳定,收入也不错。
但是她最苦恼的就是身边没有朋友,没有可以交流的人。
为什么会这样呢?
敏敏有些内向。
在单位除了工作她很少和别人聊天。
下班后,大家有什么聚会之类的娱乐活动也都不怎么找她。
有时即使找她,她也是一副没兴趣的样子。
其实,对那些所谓的娱乐活动,虽然她不讨厌,但也说不上喜欢。
回到家后,她除了看电视,就是上网、看书,遇到邻居也很少打招呼。
她感觉自己都要患抑郁症了。
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敏敏开始刻意调整自己。
她发现,那些受人欢迎的人给人的感觉非常好,让人莫名地想亲近他们。
后来她想明白了,这就是所谓的“亲和力”,这些人时时能让人感受到他们的善意。
毕竟,谁都想和一个于自己无害又有亲和力的人在一起。
后来,敏敏试着照她观察的人们那样做。
她开始对不太熟悉的人微笑,开始主动和人打招呼,开始融入同事和朋友的娱乐中。
这样一来,不仅她整个人有活力了,而且人际关系也得到了大大的改善。
总有人会觉得人际关系难处,处处都要小心翼翼。
其实,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周围并非都是同龄人的缘故。
因为年龄与文化背景等都不同,大家要在一起共事多多少少都会存在问题。
想改变这种现状其实并不难。
让别人感受到你的善意。
当你让别人感受到你的善意时,彼此间的隔膜会消除,你便会变得受欢迎。
这样于人于己都是有好处的。
4
有人认为,人情世故只有中国人才讲,是中国传统的“特产”。
这种观念是不对的。
人情世故讲的是为人处世的道理。
只要有人的地方,这样的道理就不会湮灭。
正如南怀谨先生所说的:“人情世故不是简单的圆滑处世,不是假意的虚伪逢迎,不是单纯地屈服于现实,而是真正懂得生活的意义,安详地走完自己的人生。”
人情世故并不是洪水猛兽。
它只不过是要教会我们怎样做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