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老师的课堂轻松和谐,循循善诱,很好地诠释了“学生是学习的中心,是学习的主人”。不论是每个环节的过渡语,还是对学生的评价语,都感觉是朋友之间的轻松对话,没有生硬的植入,也没有刻意的安排。有的是随时关注课堂上学生的成长,以及对学生阅读信心的肯定和相互欣赏。
一、导入。
学生跟随教师师写“司”,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在哪里见过这个字?在落实书写的同时也拉进知识与生活的距离。
然后引出课题,点拨复姓“司马”,出示司马光介绍,猜“嗜学”,引导学生大胆地猜意思。从一开始就为学生营造了轻松的学习环境。
二、初读文本。
学生自己读文本,读准字音。当学生习惯性地齐读时,教师引导:“读书要读出自己的,才能读出水平,就像合唱一样……”多么的智慧呀!
在认识理解生字时,将生字写进具体的词语或句子之中,引导学生大胆地猜意思。接着就是检查文本的朗读,指名读,指导再读,学生齐读,如此过程,学生在崔老师的启发下阅读兴趣越来越浓厚,阅读的信心也越来越强。
三、再读文本。
教师在一开始并没有立即给出加停顿线的文本,只是在第一句加停顿线,引导学生发现“什么人怎么样,谁在做什么”的语言规律,按照这个节奏停顿,从而揭示停顿与内容的关系,以此规律读完全文。
多种朗读,生齐读,师范读,男女生读,之后引导学生互评,学会互相欣赏;提高难度,去标点去停顿读,再到无文字,仅出示图片进行挑战读,从而一步步引导学生以趣味挑战的方式达到文本的背诵。
四、讲故事,理解内容。
如何将文本以讲故事的方式呈现?可用什么方法讲?(看注释,看插图,像串珍珠一样……)接着在学生逐句讲述的时候,以“庭”“瓮”为例,进行方法的示范引导。学生按照以上方法练习讲故事,同桌互相讲,抽学生上台讲故事。接着全班动笔写故事,教师创设情景学生再上台讲故事。
五、比对阅读,点拨写法。
出示文言文与对应的白话文,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统整,发现两者的异同。再读另外两篇经典文言文,激趣,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比较总结,三篇文言文的共同处,发现“通过一件事写一个人”的写法,达到从阅读到写法的指导。最后引导学生多动脑筋多读书。
崔老师的课堂以统编教材单篇阅读为基准,从课内到课外,从阅读指向思考与写作,读写结合。设计层层深入,课堂自然和谐,关注学生的成长与阅读需要,值得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认真思考。
(roman罗11月于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