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麻饼,苏州相城的“湘城麻饼”是很出名的,称一句驰名中外,也不为过。我大一还是大二的时候,做兼职与舍友到相城区,在那略显破旧的小镇模样的地方,好像是看到了“湘城老大房麻饼”的老店。小小的一间平房,麻饼做的很漂亮,大小两式,大的脸大,小的拳头大,很香,当时便觉得一定很好吃。
关于湘城麻饼的味道,我有清晰的记忆。但是,不知怎么搞的,怎么也想不起来怎么吃着的。
苏州的这块麻饼挺厚,盖因饼皮薄而馅厚,馅是枣泥的,里面好像还间有些核桃仁与葵花籽粒,另掺有一些猪油,更增其香。麻饼有近一公分厚,黑白芝麻粒密布饼皮外,酥松不散,而皮子又薄到能清晰看到内馅,十分诱人,十分实诚。
我唯有在相城那吃到的苏州麻饼才最好吃,猪油在馅里和的很匀,故而丝毫不腻,外皮干爽酥松,一口下去,是芝麻香、饼皮香、枣泥香、坚果香与油脂香味的荟萃,甜味正好,像是枣泥的本味。后来那年过年回家,因当时人生地不熟,不知道自己往采芝斋一类的地方去,也可能感觉那边的空有特产的名头,又忘了相城那处店怎么走,也离得着实远,便托班上顾温柔同学给买了麻饼,好像还是她外婆或奶奶去买的,好生麻烦他们家。但不知是那麻饼带回家吃路上漂泊久了,还是临年终这玩意卖的多故而批量产时不够用心了,虽然来之不易,也是同学盛情才得到的,带回去的麻饼家里人吃的开心,我却远吃不出记忆里的味道。
其实我很小时候便知道苏州的麻饼,要不然也不会在相城偶遇那家店时便去吃。这里面的故事讲起来让人有些难过。那会我应该还是小学,常是奶奶带我,老人家没事就会跟我絮叨。奶奶家常来玩的,是小她十岁左右的叔奶奶,因其家住村后,我喊后头奶奶。后头奶奶的一个孙子,当时在苏大读书,她年轻时候家中有近亲在苏沪一带,似是做官的,是吃过苏州麻饼的,想那味道了,便在孙子放假回来时叮嘱其买些带回来给她吃。大约是说过不止一次吧,始终没吃到她孙儿带回来的麻饼,后头奶奶便跟我奶奶说起这事。我奶奶又不知怎的,把这事告诉了我。可能因为我天生吃货,于是我便记住了苏州的麻饼。这东西让一个老人年轻时候吃过老来还记得这么深切,肯定好吃,值得吃。
这样说来,这事没什么好让人难过的。她孙子虽在苏州,但想买到湘城麻饼,估计也不容易。那时才是千禧年过后没多久,各种贸易尚不发达,我到十年过后想买那麻饼,初来乍到尚且找不到地,更遑论他孙子那时了。且年轻人性子急事也多,我这吃货能记住的麻饼,搁别人身上就未必,故而他孙子没买麻饼回来,应是很正常的事。但这十几年来,那后头奶奶年岁渐大,眼睛老早便有白内障看不清了,腰背驼到近九十度,其他老人家有的毛病,也多少有些。老来多病如此,本来是应该得到充分赡养的。不过子女虽不少,但推来攘去,斤斤计较,冬天里热水她有时都会缺,一直住在黑漆漆的三五平老平房隔间里,周围是两户儿子家的新房。这些事我虽知之不多,与她也没什么感情,有时见到或耳闻一些事情,也觉得残忍。而每及此我都会想起她那时想吃麻饼没吃到的事,因此就觉得这往事挺不对味。
湘城麻饼见识过了,我才见识到家乡的麻饼。我们那有个叫沛桥的地方,麻饼也极有名,但我孤陋寡闻,到今年才知道,才有记忆地吃着。
沛桥麻饼与湘城麻饼浑然不同,薄薄一片,不到两毫米厚,而饼皮干脆,咬下去便是“噶吱”一声,是干香松脆的路子。其上的芝麻粒撒的比湘城麻饼还多,似是镶在上面似的,故而香味更胜。虽然薄,但五脏俱全,两层饼皮间,枣泥馅被压韧在其中,若是刚买来最干脆时,馅都是脆生生的,若是放久了吸了些潮,馅有时倒似能拉丝了。
家乡的沛桥麻饼,甚是好吃,与湘城麻饼风味不同,但小巧玲珑,似乎还比湘城麻饼更胜一筹。我二十多年来吃它太少,以后有机会回家时,要多吃些。当然,到了苏州时,正巧能应上时节或碰对地方,湘城麻饼,也不可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