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幸福来得晚了一些,我父母的幸福也来得晚了一些。
记得大学刚毕业的时候,我的朋友拿了第一份工资带着父母去旅行,而我只能拿第一份工资买灶具做饭,还要攒钱还上学时的欠款。
那时候因为年轻,虽然没有钱,也会犒劳自己穷游,倒也去过一些地方,可是每次都不能带着父母远行。
曾经在陕西工作的时候,想父母去陕西过年,也顺便去看一下大西北风土人情,可是父母居然心疼我们,最终还是每年都回重庆老家过年。
后来到无锡工作,生活条件好了,也想父母去无锡过年,去太湖边,去看苏州园林,去看大上海。可是父母还是心疼钱,就连来回的车费也想为儿女节约一点。母亲总说:“我不喜欢旅游!”
后来因为自己有高温假,而先生不放假,母亲不放心我带着儿子远行,决定和我同行。就这样,我们出发去成都,一个去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
失去了先生这个导航仪,那是我第一次带着孩子和母亲远行,晚上住在哪里,吃什么,去哪些景点都是我要考虑的事。尤其是在导航下也会迷路的我,刚到成都,在烈日下走了不少弯路。
找到宾馆之后,一颗悬着的心才松懈了下来,走在成都街头,居然像走在自己的城市,晚上还去坐公交车,还到超市购物,第二天早上还去了趟菜市场。
第一天去了锦里和武候祠,由我做向导,儿子和母亲都很开心。可是到武侯祠的时候我就犯愁了,因为之前没有充分做好攻略,居然讲不出它的文化背景。置身武候祠,竟有些羞愧,一直说自己爱旅行,原来只是熟悉风景的不断重复,而对自己陌生的领域从来不愿深究,从而到达人文气息浓厚的地方,居然不能发表一些独到的见解。
好在可以旁听别人,还可以在网上恶补,原来:“拜武候,泡锦里。”居然是成都喊得最响亮的口号。
传说锦里曾是西蜀历史上最古老、最具有商业气息的街道之一,早在秦汉、三国时期便闻名全国。今天的锦里依托成都武侯祠,以秦汉、三国精神为灵魂,明、清风貌作外表,川西民风、民俗作内容,扩大了三国文化的外延。在这条街上,浓缩了成都生活的精华:有茶楼、客栈、酒楼、酒吧、戏台、风味小吃、工艺品、土特产,充分展现了四川民风民俗的独特魅力。
我也问自己:为什么忽然想写这样一篇文章?原因之一自己一向喜欢旅行,可是总不能用文字记录行程,总以为用图片可以表达的就不要说话。
原因之二我是心怀愧疚的,有朋友总批评我只顾自己享乐,每次出行都不带父母。当我第一次带母亲远行的时候,心里是快乐的,虽然回来后母亲仍然抱怨着:“旅行就是活受罪,还不如吃着穿着比较实在。”
原因之三母亲快60了,前几天和母亲通话,母亲居然又开玩笑说:“你又要带我们去哪里耍嘛?”对母亲,我是心怀愧疚的。小时候为我们吃了不少苦,当我有了自己的家庭,总会替我考虑,又抚养我的孩子长大,而我回报的很少。
当每次看见别人幸福的时候,我总告诉自己不要羡慕。当听见别人说行善的时候,我也保持沉默。我不能对众生大爱,甚至我的付出里不能免俗,我只能做到善待自己和善侍家人。
我想我们期待的美好终将会来,虽然会来的晚一些。
文/何婉仪
20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