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孩子每天早上起来,就开始磨磨蹭蹭,总是迟到,还老是忘带东西”
“我家孩子屋里总是乱七八糟的,重要的资料一会儿就找不着了”
“我家孩子不看着他写作业,就玩游戏玩到来不及做作业,第二天又被老师批评!”
……
这样的或类似的声音,也许你也听到不少。尤其是作为学龄期的父母,孩子拖拖拉拉的毛病总是无法改掉,每一次都需要不停地说:快点儿,快点儿!而且,孩子下一次还是没有一点长进。长久以后,父母们都会觉得身心俱疲。到底怎么样才能让孩子独立自主,不需要父母时时刻刻提醒督促呢?
《忍住!别插手!让孩子独立的自我管理课》这套书,就可以很大程度上解决父母的这些困惑。这套书总共分为三卷:合理安排时间、整理好身边的物品以及正确的金钱观。这套书从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出发,引起父母的反思,促动意识上的转变,再到具体可操作的执行方法,从思维到行动细节,指导父母如何帮助孩子进行自我管理,实现独立。
本书作者高取志津香是一名记者,他着重关注消费者问题和孩子培养问题,1998年前往美国。同美国的友人一同创立了JAM网站(JAM网站是一个日本、美国两地父母、孩子和教师互相交流的平台)。在报纸、杂志、书籍上宣扬“训练孩子的自立性”的理念。在各地举办了多场演讲。现任神奈川县儿童教育支援委员会委员,致力于儿童的培育和教育工作。
《忍住!别插手!让孩子独立的自我管理课》系列的三卷书,分别从间管理、整理物品及支配金钱三个方面,通过现状的描述与思考,家长需要的反思和意识的转变,实际的训练方法与技巧,以及如何去实践四个章节,给出具体实用且操作性强的方法。
下面,我将针对全套书中一些在孩子教育上很有启发的两点,做重点分享。
一、区分父母与孩子的责任
这套书的标题中有很醒目的几个字“忍住!别插手!”,这其实就是在提醒作为父母的我们,一定要分清楚什么事情是自己的责任,什么事情是孩子的责任。如果明明是孩子的责任,却因为忍不住去插手,就会造成“越界”,孩子无法承担起应该承担的责任。
我们反思一下,孩子养成的坏习惯,有一部分是不是也是父母的原因造成的呢?比如,在孩子把房间弄得凌乱之后,父母觉得孩子自己收拾不好,就一边说下次要自己收拾,一边就帮孩子收拾了;当孩子找不到重要资料的时候,父母想办法帮孩子找到或者重新买一份;这样的话,孩子不必去承担自己行为所带来的后果,下次还是照样我行我素。
有的父母会觉得只是一些小事而已,顺手就帮孩子做了,甚至会以为这样是爱孩子的表现。虽然,同为父母,很能理解那种什么都想要给孩子最好的心情,但是往深层次看,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他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各种经验,快乐的经验、痛苦的经验、失败的经验、悲伤的经验。所有的经验都弥足珍贵。如果父母总是插手,相当于剥夺了他去获得这些经验的机会,这样不是很残忍吗?
所以,在帮助孩子自我独立的过程中,作为父母,必须要在意识上有一个转变,区分清楚父母和孩子的责任分别是什么,这是父母要去下功夫的地方。
二、父母要给出示范
很多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采取包办的方式,在孩子到一定年龄后,又采取放任的姿态。他们往往认为,孩子还太小,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到了一定年龄自然就会了。但其实是,孩子并不像我们想象的无知弱小,任何“会”都是从“不会”一点一滴跨越过来的,在这个过程中父母需要给予适当的引导、示范。
我们常说:“身教重于言传”,父母的示范作用是很重要的。比如在第二卷中,高取志津香就提出:“没有谁天生就知道什么东西应该怎么放。如果大人们塑造出了一个井然有序的环境,就算不教孩子怎么做,孩子也能自然而然地学会整理物品的方法。”从这点上来说,“育儿不如育己”的观点是很有实践意义的。
我们作为父母的时候,可能常常会忘记自己做孩子时的感觉,以至于常常会用粗暴的、不恰当的方式去教育孩子,比如我们可能会认为只要说了孩子就应该懂,但其实,孩子往往是不懂的,他的思维发展水平和社会经验决定了他不可能和父母有同样的思维方式和生活视野。所以作为父母的我们一定要清晰明确地给出引导和示范,不断地帮孩子巩固良好的习惯。
看到一个关于为什么养育孩子的很美的回答:为了付出与欣赏。不求孩子完美,不用替我挣脸,更不用帮我养老,只要这个生命健康存在,在这个美丽的世界上走一遍、看一遍,让我有机会与他们同行。
是的,作为父母,我们只是一个能陪着走一段路的人而已。我们期望孩子能走世界、看世界,就要给予他们这样的能力。跟着《忍住!别插手!让孩子自我独立的管理课》这套书籍开始,学习如何引导、教育孩子,教会孩子独立是我们能给孩子的最好的爱,与天下父母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