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苍蝇模式,可以让你不再迷茫

              『这是Pirrer xue的第5篇原创』

作为一个曾今走过专业、职业规划迷茫、一路踏着迷茫帮助着无数专业迷茫大学生、一个非常喜欢职业规划这门学科的人,我对于职业规划这四个字,可以用痴迷来形容,

因为喜欢,比如我可以做到:

1、把国内比较出名的职业规划师古典的书硬是翻来覆去读了n遍,把可以算中国职业规划“鼻祖”——徐小平老师的所有书籍买来通读一遍

2、从药学专业转入职业规划公司,后面发现真正做职业规划、讲演,待在一个地方,故步自封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又转出,去了一家大公司,虽然无法阅尽人生百态,但是可以阅尽职业百态的人力资源中心

(这份工作,可以让我跟最喜欢的一些东西紧密联系在一起:职业规划、管理、心理学、培训讲演、微表情学、逻辑思维、沟通表达能力、情商)

3、拿自己反复做实验,验证这些看到的、学到的,说出的、践行的职业规划(华佗当年尝尽百药,我也要在职场尝尽“百药”),每天践行着写文码字,好为后面的人能有一点点属于我能提供给他们的价值。

因为迷茫的人远远不是大学里有(虽然的确居多,大部分高中三年背了三年书后,去大学选了一个不见其实、只闻其名的专业),然后一开始就是四年,

有的人在这四年还是可以在一片迷茫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

有的人干脆就一蹶不振了,我做了HR后,发现有活到三四十岁,还活不明白的人,甚至这个时候还在抱怨当年专业没选好,深受教育体制所害。现实的压力让这些人精神更是慌乱不堪

不断不断地有人出现,心怀焦虑又不安地问我,在职业规划道路上,到底是扎根下去比较好,一根筋走到底好,还是多去试错、发现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后再努力比较好

职业规划,这个听着玄乎又玄,但隐形中对我们起着无比大的作用的词,在18岁之后,无论承不承认,任何人离不开这个词,对我们起着非常大的作用

我一直想写写这个,可是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表达,一直就这么拖着

直到在李笑来老师的《七年就是一辈子》这本书里看到一个非常棒的实验,我知道是时候了……

这个实验是关于苍蝇和蜜蜂的,最开始来自于密执安大学教授卡尔韦克。

大概的意思是这样的:

你可以想象一下,把一群蜜蜂和一群苍蝇放在一个横放的啤酒瓶子里,瓶口打开,只有瓶子底给光,其他地方均是黑暗。

持续一段时间,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蜜蜂不停地朝着光的地方(瓶底)飞舞,直到精疲力竭,累饿而死

而苍蝇不管什么瓶底和瓶口,在瓶子里乱撞,而只要一定的时间,就会撞到瓶口,纷纷逃之夭夭


——是蜜蜂的眼睛不够好吗?NO,蜜蜂的复眼是非常棒的,甚至人类还靠蜜蜂的眼睛发明了“偏光天文罗盘”

卡尔韦克的总结如下

“这件事说明,实验、坚持不懈、试错、冒险、即兴发挥、最佳途径、迂回前进、混乱、刻板和随机应变,所有这些都有助于应付变化

可是除此之外,李笑来谈到:还有另外一回事”

试想一下,

同样是一群蜜蜂和一群苍蝇,这次把它们关在一个完全密闭不透光的箱子里,除了箱子右上侧有一个小小孔给光之外,其他地方都是黑暗的。

结果发现

蜜蜂顺着光率先飞出去了

而苍蝇在里面乱飞乱撞,大部分都累死在里面

所以李笑来总结:

在职业规划道路上,到底是扎根下去比较好,一根筋走到底好,还是多去试错、发现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后再努力比较好

取决于你现在处于什么状态

无论是谁,若是只有一根筋做事,总有一天是会倒霉的

(不管是蜜蜂在瓶子里一根筋朝有光的地方飞舞,还是苍蝇在密封箱里还按照自己原来的模式,而不懂得探寻光的方向,都属于一根筋做事)

到底什么样的方式是最好的呢?

从苍蝇和蜜蜂的身上,我们得到李笑来老师的启发:

刚刚冲进一个领域的时候,把自己调整成“苍蝇模式”,这个时候你搞不懂外界,搞不懂旁边飞着的这些到底是苍蝇还是蜜蜂,事实上它们长得都差不多,多去飞舞实际上就是最佳的选择、最佳的策略,在一顿乱撞后,总是能突然找到一些门道

联系到我自己,在我大学刚实习在自己专业那会,用搞不懂外界真的不算夸张,完全不知道这个世界是怎么回事,也搞不懂旁边这些到底是苍蝇、蜜蜂,只感觉到一片黑暗,每天每天乱撞,也不知道为了什么。

好在这份实习工作时放养模式,领导也不管,每天也不用坐班,给了当时的我非常多“乱撞”机会

我旁边的人几乎每天都是睡到很晚很晚才起,然后就去网吧玩一整天,刚开始我企图去网吧找到那个飞出去的瓶口

接着,后面认识了一群“富家子弟”,一起去酒吧、一起去K歌,刚开始觉得这日子挺不错,后面渐渐地感觉,在酒吧和K歌里,空气中都透着他们的空虚和我的迷茫

于是在从岳麓山到橘子洲,从烈士公园到太平街,从长沙后面又被分配到贵阳,我飞舞着,每个地方都透着我的迷茫背影,像个没头苍蝇

那个时候的我并没有“蜜蜂苍蝇模式”,心中每天都有一万匹草泥马在奔腾,它们呐喊着:生活太他么操蛋了。

我放弃了身边那群所谓的朋友,钻进了书店。

终于在这次乱撞当中,我遇到了人生的第一个瓶口:也就是R公司(我离开的上一家公司)。

我找到了自己的生存门道:比如我喜欢讲演、喜欢写作,我能在这里发挥优势

我开始知道自己的能力优势:因为有一些天赋,我很擅长跟人剖析性格、和情商,过去自己走过弯路,解答情感、专业选择规划问题

在这家公司发挥着优势,找到了我的成就感


那么找到一些门道之后怎么办呢,把自己调整成为“蜜蜂模式”,然后用到自己天生的“光敏感”,在自己这块领域里越飞越高。

事实上对于我也是这样的,两年前,这里对于我来说是个瓶口,后面我飞出来,在新的世界里变成“苍蝇模式”打磨着自己

值得一提的是,现实生活中这种“苍蝇模式”和“蜜蜂模式”甚至是要求你随时切换的。

渐渐地接触到新的领域,又开始由熟悉转为陌生,于是新的“苍蝇模式”开启……

但正是因为这番打磨,你升级了自己的操作系统(把自己想象成一台电脑,如果你能在不同的bug反复出现时,还能杀一个、平复、又灭一个、平复)——你才是在一个刻意练习的维度里了,而不像上一篇文章我谈到的呆呆地在原地等着一万个小时的到来(上篇文章原文链接:http://www.jianshu.com/p/6e189d621577)

以下摘自笑来老师原文方向讲了他用“蜜蜂苍蝇模式”怎么为自己确定方向的:

每次都一样,在一顿乱打乱撞之后,总是能突然之间找到“门道”。做销售,很快发现信任最重要;做教育很快发现榜样很重要;做留学咨询很快发现家长才是客户;做电商导流很快发现反向筛选客户很重要;做比特币很快发现买进来且拿住才最重要;做互联网创业早期项目投资很快发现行研最重要……我现在杀回在线教育,发现什么最重要?不告诉你,等我做完、做好再说,否则说了也白说,没意义。

找到门道之后怎么办?我会马上把自己调到另外一个模式“蜜蜂模式”。既然自己已经有了正确的敏感,那就应该不断打磨那个敏感,让那个敏感为己所用,让自己飞得更远、更高。这并不排除另外一个可能性,因为我现在已经“飞出去”了,没多久,我可能就又到了一个新的领域……于是,当我撞到什么,头晕目眩的时候,一个机制被触发,我就会提醒自己,问自己,这是什么地方?哪儿不对?莫非这是另外一个完全不同的领域?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我就又会把自己调到“苍蝇模式”……

经过如此这般的打磨,我的操作系统一定是升级了的——起码我的是有两个模式的操作系统,不是吗?多任务、多模式的操作系统怎么可能与“一根筋”的操作系统相提并论呢?(参照:《 惊喜的定义与创造惊喜方法论》中的第七条建议: 多管齐下,齐头并进 ,一定要把自己打造成多任务操作系统……)

不仅要多模式,还要在很多重要的节点上多模式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