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读文章时,无意中看到一个观点,我们学东西有“苍蝇模式”和“蜜蜂模式”两种方式。
曾经有科学家们做过一个实验,在一个密不透光的屋里放两个瓶子,瓶子底部有一点光源,然而我们都知道,出口并不在有光的那个点。一个瓶子中放有一只苍蝇,另一个瓶子中放有一只蜜蜂。那么这两个小生命会作何选择呢?
蜜蜂会不断地拼命往光点飞去,一次又一次,虽然都失败了,但蜜蜂仍然执著地向那个光点飞去,它坚信,那里就是它所渴望的自由。但苍蝇却不会这么做,它会到处乱飞,到处乱撞,然而也就是因为这种无头似的乱撞,乱飞,终于一次侥幸的机会,它飞出了瓶子,迎来了自己的自由。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会不禁嘲笑蜜蜂的一根筋。但这似乎有那么一点点不公平,倘或那个光点就是出口呢?这个时候蜜蜂和苍蝇又分别会作何选择呢?谁又会更快地找到出口呢?想必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了。
如果我们进一步去思考,这个故事对我们的认知有什么启发呢?
当我们新进入一个学习领域时,因为我们不知道这个领域的深浅,所以我们应该像苍蝇一样去到处踩一下,到处尝试一下,等乱撞一会儿之后,我们就知道了哪里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现在就是开启蜜蜂模式的时候了,启动蜜蜂模式的我们,也因为有了明确的目标,而全速前进。
这个道理很好理解,比如说,最近自己开始学习金融学相关的知识,但因为自己对金融真的是一窃不通,所以真的是无从下手。但无从下手时,我们应该去在各种方向都试试看,比如说去知乎上看别人推荐的入门读物,去豆瓣上看别人的书单,去翻该专业国内国际一流高校开的教材,都找来翻一翻,看一看,总结一下。这个时候就是苍蝇模式,因为自己不懂,所以什么都去了解一点,然后不断地整理一个正确的、适合自己的最快学习路径是什么。
一旦这个学习路径整理出来之后,心里对这个行业的大框架就了如指掌了。这种感觉就像胸中有一张世界地图一样,虽然一个具体的城市在哪里,我们还是无法讲出,但对于整个格局的划分,却已经胸有成竹了。
在对整个格局有了解之后,下一步就该启动蜜蜂模式了。找准最先要克服的小目标,因为目标已经是明确的了,所以按蜜蜂模式,剩下的就只是怎么完成飞行这么简单了。
想必谈到这里,大家都已经很清晰了,这也是我们大部分人通常的学习轨迹,并没有太大的特别之处。
但其实,我们深入思考一下,苍蝇模式,真的就只是无脑的乱飞乱撞吗?难道苍蝇模式真的和蜜蜂模式在同一个抽象层次吗?
在我们解决问题是,一种成熟的解决办法就是,确定目标,然后围绕这个目标去不断拆解问题,拆解到自己能做得到,看得懂为止。蜜蜂模式无疑是这种模式,但其实我们在进入一个新的领域时,选择苍蝇模式本身,不就是为了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吗?
什么问题呢?就是找到前进方向的问题,但只是因为这个问题没有什么别的很好办法,我们只能采取苍蝇模式这种战术来解决。
总得来说,苍蝇模式只是用来解决一个具体问题的战术,而蜜蜂模式却是战略。一个按蜜蜂模式来解决问题的人,切换到苍蝇模式,与其说是模式的切换。倒不如是在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时拿出了一个工具-苍蝇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