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MBA毕业这么久了,也时常阅读一些书籍,包括管理实践类的,关注“春暖花开”(陈春花的公众号),也听说过陈春花老师在管理上的造诣,但确实未有去阅读其著作,这次,正好公司安排,我阅读了陈春花老师的《管理者的常识》,由于本书涉及内容太多,读下来,感觉很多还没有细细消化,这只就印象最深的一些要点,谈谈感想。
管理者 的 定义 是 让你 的 上司 和 下属 获得 绩效。 如果 你 发现, 因为 你的 存在, 你的上司没有 成就, 下属 没有 成就, 那 你就 不是 一个 好的 管理者。 从 这个 意义上 讲, 管理者 自己 是 没有 绩效 的, 你的 绩效 来自于 上司 与 下属。
当我看到这时,颇有感触,无论什么管理者,做得好不好的标准是你的上司的绩效是不是好,你的下属的绩效是不是很好,这一点,表述得很高明,而且易懂,到位.一个好的管理者就应该承上启下,成就你的上司,提升你的下属,而你自己,如果前两者做好了,水到渠成嘛.这就让管理者不要以自己为中心,而是以帮助他人为中心,以帮助他人为己任,如果每一个管理者这样了,都有这样的精神,那这样的团队不用想就很优秀,这让我想起了一个天堂和地狱的故事。
有一个人和上帝讨论天堂和地狱的问题。上帝对他说:“来吧!我让你看看什么是地狱。他们走进一个房间。一群人围着一锅肉汤,但每个人看上去一脸饿相,瘦骨伶仃。他们每个人都有一只可以够到锅子的汤勺,但汤勺的柄比他们的手臂还长,自己没法把汤送进嘴里。有肉汤喝不到肚子,只能望“汤”兴叹,无可奈何。“来吧!我再让你看看什么是天堂。”上帝把这个人领入另一房间。这里的一切和上一个房间没有什么不同。一锅汤、一群人、一样的长柄汤勺,但大家都身宽体胖,脸色红润,正在快乐地歌唱着幸福。“为什麽?”这个人不解的问道:“为什麽地狱的人喝不到肉汤,而天堂的人能喝到肉汤?”上帝微笑着说:“很简单,在这儿,他们每个人都会喂别人。”
还有,对于管理核心价值的描述:
管理 是一 种 实践, 其 本质 不 在于‘ 知’ 而在于‘ 行’; 其 验证 不在 于 逻辑, 而在于 成果; 其 唯一 权威 就是 成就。
管理核心是关注人,资源是死的,人是活的,管理的核心是激活人,说到管理的三重价值,一是激活员工的潜力,二是激发员工的潜力,大多数员工经过激发,再配置适合的资源是能够胜任工作的,如果没有胜任,或者没有做好,首先管理者要反醒是否激发了员工的潜能,是否给予了员工帮助,是否匹配了适当的资源。其三是激发团队的潜能,团队的力量是巨大的,一旦激发出发,可以让很多不可能变成可能。
重点指出了管理的本质在于实践,不在于理论,验证管理是不是成功,在于“成就”!
绩效管理有利于创新,而计划管理有利于成本控制。
在这,让我重新认识了绩效管理,其实,公司今年以来的学习及对绩效管理的重视和推动,已经让我加深了对绩效管理的认知,但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对其认知又更进了一步,或者说,又有了新的认识,绩效管理绝对不是单纯的KPI管理。同时,学习本章节后,对计划又有了新的认识,我们常常讲,计划不如变化。而本章节中,陈老师明确说了,造成计划不如变化的原因是计划本身没有包含变化,是没有对趋势的预测,没有前瞻性的计划才不如变化,一下子让我对计划有了新的认识。同时还说到
没有行动的计划是无效的,没有计划的行动是致命的。
另外一句,在实际工作中也绝对有指导意义
目标是不能讨价还价的,可以讨价还价的是资源。
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上级给你下个目标,你一看,哎,这么高,完不成?能不能降点?当你阅读了这本书后,你就会想?上级下这个目标,我怎么去完成?资源够不够?如果资源不足,能不能向上级申请点资源?实际上,上级在下目标时就匹配了相应的资源,这样,上下同心,其利断金!目标不就完成了嘛。
本书还强调管理者要向下负责,管理产生绩效,最终体现在下属的成长中,这很重要,上级帮助下属成长,是使命,也是责任。
我认为本书最大的特点是正如书中所说,是实践,是知行合一,是理论与生产的结合,通俗的讲,是“接地气”,比起很多国外的管理书籍,尤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