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的出现,给我们的出行带来了方便和快捷。但是,当这些五颜六色的单车走上街头的时候,却出现了一些尴尬的现象。有车不能骑,有车不能用,有些单车更是伤痕累累。有人说,这些单车到处乱停乱放放破坏了城市容貌,那么,这其中又有多少车,是因为无法正常使用,而只能任它倚墙靠树的呢?给这些单车带来伤害的凶手又是谁呢?
共享单车的“外伤”和“内伤”
这些五颜六色的单车,穿行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其实是为城市增添了一抹亮色,但是,它们也遭受着无谓的伤害。
外伤:有些单车使用的扫码铭牌是直接喷涂在外的,于是,轻则刮花涂抹,重则直接卸掉。看见有车,你也骑不了。
有些单车吸取了教训,把扫码铭牌用透明材料包裹起来,防止刮花和拆卸。可是,这样的举措也难不到“凶手”。刮不掉就直接肢解单车,肢解不行,那就直接扔到你够不着的地方。让你看见车也只能绕道。
然而,直接破坏,毕竟太过招摇,修一下,这些车还是可以用的。为了根本上破坏这一出行方式,也为了不那么明目张胆,于是“凶手”开始转战从内而外的手段。
内伤:在使用共享单车的时候,开完锁后APP里面会有报修功能,这个功能本来是为了提供更好的服务,方便大家及时反馈使用情况的。但是正是这个功能,成为了”凶手“们的另一个战场。把单车一个个打开,然后再一个个报修,这样,当下一个使用者开锁时,就会得到”此车已报修,请更换其他车辆“的提示。轻轻松松的就让你看到车也不能用,即使它完好无损。
谁成为了共享单车的“凶手”?
共享单车的出现,的确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但也遭到了一部分人的“残害”,那么凶手到底是谁呢?
从破坏的程度看,越往城乡结合部走,破坏程度越高,一些城市的近郊区县也是”重灾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破环分布,是因为在城乡结合部,以前人们的代步工具,大部分是三轮车和两轮摩的。当共享单车出现后,便捷的方式让人们更倾向于选择单车成为代步工具,加上各种促销优惠,使得使用频率变得更高。而这种情况直接影响了原本的三轮车和两轮摩的的经济利益,成为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不破坏怎么能平衡心里的不满。
而在城市的近郊区县,除了三轮车和两轮摩的这些”凶手“,还有人们的贪念心理。有些人认为这些车放在大街上没人管,大家都可以骑,于是,就把锁破坏掉当成自己的”专用单车“。或者把单车上的零部件拆下来,补充到自己的车上,至于其他人能不能用,则不关他的事。
还有一部分青少年,他们喷薄着青春的热血,有着无穷无尽的力量,在他们眼中,青春就是该燥起来。心情好的时候,踢两脚;不如意的时候,摔一摔;酒到位的时候,撬一撬。特别是一群人“狂欢”的时候,这些单车可能就是助兴的工具。
怎样让“凶手”越来越少,“护手”越来越多?
要完全杜绝这些凶手的行径,需要一个过程,也需要从政府到法律各方面的不断完善。最近新闻报道了多起警方抓获恶意破坏共享单车凶手的事件,可以说这些现象已经引起了公众的关注,警方也在大力进行整治。但是随着“共享雨伞”、“共享充电宝”等共享模式的出现,政府还应提高对共享模式下社会公共财产安全的重视,对相关关联产业进行调整和疏导,对公众的文明意识进行宣讲和引导,对新型的产业模式进行法律层面的规范和完善。
当然,我们不能全靠政府和警方。作为每一个共享模式下的受益者,我们应该去监督和举报“凶手”,让我们都成为“护手”,好让这种方便大家的共享模式发挥它最大的价值。